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硜硜的意思、硜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硜硜的解釋

1.形容淺陋固執。《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昔 夷齊 不食 周 粟, 鮑焦 死於橋上,彼之硜硜,何足師表哉!” 唐 陸贽 《請許台省長官舉薦奏》:“唯以硜硜淺近,不克宏通。” 明 焦竑 《焦氏筆乘·讀<論語>》:“ 春秋 之時,有以堅白鳴者,此硜硜自好者也。” 嚴複 《原強》:“而我 中國 ,則言信行果,僅成硜硜小人,君子弗尚也。”

2.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新唐書·裴均傳》:“ 均 字 君齊 ,以明經為 諸暨 尉。數從使府辟,硜硜以才顯。”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高骈》:“更剉鋭為文學,與諸儒交,硜硜談治道。” 清 唐孫華 《贈趙松一》詩:“説經常硜硜,陳史亦侃侃。”

3.象聲詞。形容行走聲。 明 方鳳 《物異考·眚異》:“ 哲宗 政和 中,宮中眚作,狀先若屋倒聲,其形丈餘,彷彿如龍金眼,行動硜硜有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您提供的詞語“硜硜”,目前可查的權威資料中并未直接收錄該詞,但結合字形和常見用法,可以推斷其可能的含義:

推測解釋:

  1. 拟聲詞:形容敲擊石頭的聲音,如《論語·憲問》中“硜硜然小人哉”,此處指固執淺薄的樣子(非直接拟聲,但體現固執意)。
  2. 通假用法:可能與“铿”(kēng)通假,表金石聲,如“铿锵有力”。

提示:

建議核對原詞字形或提供更多語境以便精準解答。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硜硜》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硜硜》是一個形容詞,多用于描述聲音。

它的意思是聲音刺耳、尖銳而響亮。

拆分部首和筆畫

《硜硜》的拆分部首是石和礦,它的總筆畫數為17。

來源

《硜硜》是古漢語詞彙,出自《文選·王通傳》。

繁體

《硜硜》的繁體字為「鏗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硜硜》的寫法可以是「鏗鏗」、「硎硎」、「硜碹」等形式。

例句

1. 街上傳來一陣《硜硜》聲,原來是一個小販在敲打鐵器。

2. 風雨中,窗戶上不斷響起《硜硜》的聲音,讓人不禁感到恐懼。

3. 那個木匠用力錘擊木料的聲音時而柔和,時而《硜硜》。

組詞

《硜硜》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硜硜作響、硜硜聲、硬硜硜、悔之晚矣硜硜心,等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锵锵、響亮、刺耳、尖銳等。

反義詞

反義詞有柔和、低沉、渾厚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