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上人唱的民歌,如菱歌、棹歌之類。 南朝 宋 鮑照 《芙蓉賦》:“結遊童之 湘 吹,起榜妾之 江 歌。”
“江歌”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基本含義
指江上人唱的民歌,如菱歌、棹歌等,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例如南朝宋詩人鮑照的《芙蓉賦》提到“結遊童之湘吹,起榜妾之江歌”。
延伸意義
可比喻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美妙聲音,表達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其核心由“江”(江河)和“歌”(歌聲)組成,強調自然環境中的人文藝術表達。
“江歌”也指向2016年日本留學生遇害案中的受害者:
若需進一步區分,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文學語境中多為傳統民歌含義,而社會新聞中通常指代案件當事人。
《江歌》一詞可以指代以下幾個含義:
1. 指江水中魚兒鳥類鳴唱的聲音。
2. 指江河水流激蕩時發出的聲音。
3. 指江河中漂流的木頭碰撞發出的聲音。
《江歌》的部首是“水”和“曲”,分别放在左邊和右邊。
它的總筆畫數是14,其中“水”部3畫,“曲”部11畫。
《江歌》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山水詩,描繪了江河水流的動态和生命的律動,是中國文化中一種獨特的意象。
《江歌》的繁體字為「江歌」。
古代漢字對于《江歌》的寫法多種多樣,具體形态與古代字形的演變有關,在此不一一詳述。
1. 秋風起,江上的鳥兒唱起了悠揚的江歌。
2. 閑庭信步,隻聽見耳邊傳來了遠處江歌的聲音。
3. 沿着江河漂流木流動的方向,聽着木頭碰撞發出的江歌,心情不禁平靜下來。
1. 江河: 用來形容一條大的水流或河流。
2. 江面: 指江河的水面。
3. 江畔: 指江河兩岸的地區。
1. 江聲: 指江河水流發出的聲音。
2. 江鳴: 指江河中鳥兒發出的鳴聲。
寂靜:指沒有聲音,甯靜無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