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器的意思、成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器的解釋

(1) [utensil]∶做成器具

(2) [become a useful person]∶比喻成為有用的人

不成器

(3) [exquisite ware]∶精美的器具,比喻有才能的人

總角為成器

詳細解釋

(1).工具,器物。《易·繫辭上》:“備物緻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管子·七法》:“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

(2).良器。《禮記·王制》:“錦文珠玉成器,不粥於市。” 鄭玄 注:“成猶善也。”

(3).成為器具。《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後因以比喻成為有用的人材。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冀州 刺史 楊淮 二子 喬 與 髦 ,俱總角為成器。”《金6*6*梅詞話》第六九回:“算今年不上二十歲,年小小兒的,通不成器。” 曹禺 等《膽劍篇》第四幕:“在群臣面前,在 範蠡 、 文種 這樣難駕馭、不能長居人下的大夫面前,站着我這樣一個不成器的君王!”

(4).猶成竹。比喻預先的設想。 鄭觀應 《盛世危言·技藝》:“欲精工作,必先繪圖,則勾股三角弧之學不可不講也。精於此而後繪圖、測算,成器在胸,及其成物,不失累黍。”

(5).成精。《西遊記》第三六回:“嘯風山魅立溪間,戲弄樵夫;成器狐狸坐崖畔,驚張獵戶。”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成器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成器在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釋義:

一、本義:器物制作完成

指原材料經過加工後成為可用的器具。

例:《禮記·學記》載:“玉不琢,不成器”,強調玉石需雕琢方能成為器物。此義項體現物質層面的加工結果。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引申義:人才成就與能力養成

比喻人通過教育或曆練成長為有用之才,具備才能或社會價值。

例:

  1. 能力成就:如“他刻苦鑽研,終成器”指其通過努力成為專業人才。
  2. 社會認可:古語“大器晚成”形容長期積累後取得顯著成就。

    此義項強調個人發展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三、社會評價:對個人價值的肯定

用于評價某人是否達到社會期望的成就标準。

例:“長輩常勉勵晚輩‘要成器’”,寄托對其未來有所作為的期待。

此用法隱含傳統文化中對“修身立業”的價值導向。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語義關聯性分析

“成器”的詞義演變由具體(制器)到抽象(育人),反映漢語“以物喻人”的認知邏輯。其核心始終圍繞“從潛在狀态到完整價值實現” 的過程,兼具物質性與人文性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成器”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字面、比喻及文化背景多個層面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成器”原指将材料加工成可用的器物,如“做成器具”。例如《管子·七法》中提到:“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強調器物需經檢驗才能使用。

  2. 器物屬性
    “良器”“精美的器具”是引申義,指品質優良的工具或藝術品。


二、比喻意義

  1. 人才與品德
    常用以比喻人經過培養後成為有用之才,如“玉不琢,不成器”出自《禮記·學記》,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反義詞“不成器”則形容人未達期望。

  2. 能力與成就
    “成器”也指具備才能或取得成就,如《世說新語》中“總角為成器”,形容年少有為。


三、文化出處

  1. 經典文獻
    • 《周易·系辭上》:“備物緻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
    • 《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四、現代應用

  1. 姓名寓意
    現代常将“成器”用于名字,寄托“成功成才”的期望。
  2. 教育語境
    多用于強調後天努力的重要性,如“孩子需經磨練才能成器”。

“成器”融合了器物制造與人才培育的雙重内涵,既是古代勞動智慧的體現,也承載了文化中對個人成長的期許。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禮記》《管子》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人頒行鼻子管草書韻會陳訓醇質辭費當啷點剁都都統芳苓方命飛崿忿然佛祖鈎撢黑天摸地遑論活法家私接取記結即序虧殺聯魁廉泉讓水連岩利疚隸楷靈飛經麗友灤京眇漫命戒秘文内外有别甯遫蜺霧偏宕偏心輪撇撒求全之毀缺望榮聲辱子神渚熟寝檀箋天端豚臑駝鳥秃秋王良微法缊韨烏篷相觀銜枚郄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