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戒的意思、大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戒的解释

(1).大6*法则。《庄子·人间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於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成玄英 疏:“戒,法也。”

(2).重要的鉴戒。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 秦 以酷急亡, 王莽 亦以苛法自灭,臣以为大戒。”

(3).佛教语。即具足戒。僧尼所受戒律之称。 中国 汉族僧尼依据《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戒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大戒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重大警戒或教训

    指对重大过失或错误的严厉警示。

    《国语·楚语下》:“若大戒于国,出可以济师。” 意指国家若能从重大教训中警醒,出征方可取胜。

  2. 重要的行为规范

    特指古代礼仪中的核心准则,如祭祀、军事等场合的严肃戒律。

    《礼记·礼器》:“大戒于天下,而民知禁。” 强调通过重大礼制规范使民众知悉禁令。


二、典籍溯源

  1. 儒家经典中的“大戒”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提出“君子有三戒”,后世学者(如朱熹)将关乎国家存亡的戒律称为“大戒”,区别于个人修身之“小戒”。

  2. 道家与兵家的引申

    《淮南子·兵略训》以“大戒无虞”形容战略层面的最高警戒状态,强调防患于未然。


三、现代语义演变

  1. 引申为“关键原则”

    当代语境中可指某一领域的核心准则,如“诚信是为商之大戒”。

  2. 同义词辨析

    • 大戒 vs小戒:前者关乎根本原则(如国家法度),后者侧重细节约束(如日常礼仪)。
    • 大戒 vs大诫:古籍中常互通,但“诫”更侧重训导(如《说文》:“诫,敕也”)。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2. 《国语》战国策卷(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3.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
  4.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M]. 中华书局, 1983.
  5. 刘安. 《淮南子译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
  6.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网络扩展解释

“大戒”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大法则
    源自《庄子·人间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指人生必须遵循的根本法则,如子女对父母的“命”与臣子对君主的“义”。

  2. 重要鉴戒
    指历史或行为中需引以为戒的深刻教训。例如晋代袁宏在《后汉纪》中以秦朝严苛亡国、王莽苛法自灭为例,强调“大戒”的警示作用。


二、佛教术语

在佛教中,“大戒”即具足戒,是僧尼必须遵守的根本戒律,包含以下内容:


三、其他用法

“大戒”偶尔用于成语或日常表达,如“小惩大戒”,意为通过小惩罚达到警示效果。

若需进一步了解佛教戒律体系或历史典故,可参考《四分律》《庄子》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柏梁体半臂冰鲜畅道婵娟程工椿萱当家立业殿呵短训班咄唶二人传方事風帆蜂黄覆蕉感觉狗骨头邯郸郭公驩悦讲坛咭咭呱呱惊惶失色精腆即日酒果髡放阔别狸别陵頽隆俊末班闹腮胡庞眉畔志皮猴子平紬谴黜前年青钱选懃懃善手社教勝母筮氏世谚丝茧素饱索铁所闻摊书拥百城铁胁頽溏鼍矶王田威陵违心小商贩下腰析律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