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槁葬的意思、槁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槁葬的解釋

①草草埋葬:不還舊茔,裁買城西數畝地,槁葬而已|兵荒馬亂,隻能槁葬了事。②用草席裹着屍體埋葬:取兒槁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槁葬”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gǎo zàng,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 “槁”指植物枯萎、衰敗,“葬”意為埋葬。組合後字面可理解為“如同枯草般草率埋葬”。
  2. 具體詞義
    • 草草埋葬:指因條件限制(如戰亂、貧困等)無法按禮制安葬,隻能簡單處理。例如《後漢書·馬援傳》記載:“援妻孥惶懼,不敢以喪還舊茔,裁買城西數畝地,槁葬而已。”。
    • 用草席裹屍埋葬:古代貧者或無主屍體的處理方式,如“取兒槁葬”即用草席包裹屍體下葬。

二、用法與變體

三、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與成語“槁木死灰”不同,後者比喻心境枯寂,而“槁葬”更側重實際埋葬行為的簡樸或倉促。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語境,可參考《後漢書》相關記載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槁葬的意思

《槁葬》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将枯死的植物(尤指樹木)埋葬起來,讓其逐漸腐爛并提供養分給其他生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槁葬》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木(mù)和艸(cǎo)。

根據字形,槁的筆畫數為十二畫,而葬的筆畫數為十四畫。

來源和繁體

《槁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

在繁體字中,槁葬的寫法為「槁葬」,保留了相對較為傳統的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槁葬的寫法也有所變化。

槁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槁橤」,包含了「橤」的部分。葬字在古代的寫法為「葬」,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這片森林裡槁葬着無數生命,為這裡的生态提供了養分。

2. 村民們将枯萎的樹木槁葬在山坡上,為土壤做出貢獻。

組詞

槁葬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

- 葬禮

- 墓地

- 殡葬

- 靈車

近義詞和反義詞

槁葬的近義詞包括:埋葬、安葬、殡儀、下葬。

槁葬的反義詞包括:生長、滋養、繁茂、榮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