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祠竈的意思、祠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祠竈的解釋

祀竈。《史記·孝武本紀》:“是時 李少君 亦以祠竈、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 司馬貞 索隱:“ 如淳 曰:‘祠竈可以緻福。’案:禮竈者,老婦之祭,盛於盆,尊於瓶。《説文》《周禮》以竈祠 祝融 。《淮南子》 炎帝 作火官,死為竈神。”《資治通鑒·漢武帝元光二年》:“ 李少君 以祠竈卻老方見上。” 胡三省 注:“祠竈者,祭竈以緻鬼物,化丹砂以為黃金,以為飲食器,可以延年,方士之言雲爾。”參見“ 祀竈 ”、“ 祭竈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祠竈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祭祀竈神(竈君)的儀式或活動。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文化背景角度進行詳細說明:


一、字義分解

  1. 祠(cí)

    • 本義:春祭(《說文解字》:“春祭曰祠”),後泛指祭祀。
    • 引申義:供奉神靈、祖先或先賢的廟堂(如祠堂),亦指祭祀行為本身。
    • 權威依據:《漢語大詞典》明确“祠”為“祭名”或“祭祀”㊟¹。
  2. 竈(zào)

    • 本義:生火炊煮食物的設備(竈台)。
    • 文化引申:在傳統信仰中,“竈”被神格化為竈神(竈君、竈王爺),掌管家庭飲食、監察人間善惡。
    • 權威依據:《禮記·祭法》将“竈”列為“五祀”之一,屬古代重要祭祀對象㊟²。

二、合稱“祠竈”的釋義

祠竈即“祭祀竈神”的專稱,特指通過特定儀式向竈神獻祭、祈福或禳災的民俗行為。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宗教性質:屬民間信仰中的神靈崇拜,旨在祈求竈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 儀式時間:多見于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小年),送竈神上天述職;除夕或正月接竈神回歸㊟³。
  3. 文化功能:蘊含驅邪避災、家庭和睦、豐衣足食的象征意義,是傳統家庭倫理與歲時節俗的體現。

三、曆史與文獻佐證

“祠竈”一詞源遠流長,典籍中可見其記載:


四、現代民俗中的延續

當代“祠竈”習俗仍存于部分地區,表現為:


參考文獻來源

㊟¹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7冊).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772.

㊟²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疏. 《禮記正義·祭法》. 中華書局點校本.

㊟³ 鐘敬文主編. 《中國民俗史》(明清卷). 人民出版社, 2008: 201-205.

㊟⁴ [漢]司馬遷. 《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 中華書局, 1959.

㊟⁵ [漢]應劭. 《風俗通義·祀典》. 中華書局校注本, 1981.

㊟⁶ [宋]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卷十·十二月》. 中華書局箋注本, 2006.

㊟⁷ 烏丙安. 《中國民間信仰》.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88-92.

網絡擴展解釋

“祠竈”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í zào,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祭祀竈神
    指古代祭祀竈神(竈君)的儀式,常見于民間信仰。例如《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方士李少君通過“祠竈”祈求福壽,并嘗試煉丹化金。
  2. 祭祀祖先的竈台
    在部分語境中,也指祭祀祖先時設立的竈台,象征對先輩的敬仰。

二、曆史典故


三、文化意義


“祠竈”既可指具體的祭祀竈神行為,也可引申為對祖先的敬仰。其内涵隨曆史演變,從實用性的祈福儀式逐漸融入文化象征意義。如需更詳細文獻考據,可參考《史記》《資治通鑒》等原始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安乂跋朝标呈庇讬裁正漕粟插關兒撐扛陳結池灰戳禍楚王山翠衿飛蠝匪石匪席費務伏魄改換頭面鈎摘冠上加冠合緒悔望狐妖佳婦鑒拔講郎賤荊笳喧借劍踞觚俊音空辭壘城麗漢流類隸字輪廻麥花毛犀蒙絡迷亂民壯木茹蹑失平闆電腦輕法青蓮書清燕青眼客讓客三清客聲讨省慝十字街頭授意棠梨館柝居脫簪械檻昕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