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正的意思、裁正的詳細解釋
裁正的解釋
(1).裁斷訂正。《宋書·禮志二》:“太常統寺,曾不研卻,所謂同乎失者,亦未得之。宜加裁正,弘明國典。”《北齊書·裴谳之傳》:“ 昭帝 梓宮将還 鄴 ,轉儀曹郎。尤悉歷代故事、儀注,喪禮皆能裁正。”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八》:“ 南都 之事,有一至大而且要者,尚未裁正。”
(2).制止。《新唐書·陸長源傳》:“ 晉 有所偷弛, 長源 輒裁正之。”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于是言官申明其事……因通行天下裁正,而腰玉與犀金之徒如故也。”
(3).猶教正。 宋 葉適 《沉元誠墓志銘》:“ 瑞安 稱多士,君獨為前輩宿老,慰寵後進,有所裁正,無不服從。” 清 曾國藩 《複吳南屏書》:“淺謬之見,惟希裁正。”
詞語分解
- 裁的解釋 裁 á 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紙:裁剪。裁縫。裁衣。對裁。 減除,去掉一部分:裁減。裁軍。裁員。 決定,判斷:裁判。裁奪(考慮決定)。裁決。裁度(?)。裁斷。 安排取舍:體裁。别裁。獨出心裁。 節制,抑
- 正的解釋 正 è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則的:正當(刵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義。正氣。 恰好:正好。正中(恘 )
網絡擴展解釋
“裁正”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ái zhèng,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釋:
一、核心釋義
-
裁斷訂正
指對事物進行判斷、修改或調整。例如《宋書·禮志二》中“宜加裁正,弘明國典”,強調通過修正以規範制度。
-
制止
表示對某種行為或現象的限制與約束。如《新唐書·陸長源傳》記載:“晉有所偷弛,長源辄裁正之”,意為糾正不當行為。
-
教正(謙辭)
用于請他人指教或修正自己的作品,含謙遜意味。如清代曾國藩在書信中寫道:“淺謬之見,惟希裁正”。
二、應用示例
- 曆史語境:古代文獻中常用于禮儀、制度的修正(如“喪禮皆能裁正”)。
- 現代用法:多作為書面謙辭,如學術論文中請求專家指導時使用。
三、補充說明
- 詞源解析:由“裁”(判斷、削減)與“正”(修正)組合,體現“通過判斷進行調整”的核心語義。
- 近義詞:修正、匡正、指正。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句或詳細用法,可參考漢典()或《四友齋叢說》()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裁正,這個詞的意思是糾正或修改錯誤的地方。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竹)和刂(刀),共有8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時候,「裁正」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使用的是「裁」字的古體,而「正」字保持不變。一個例句是:“他認真裁正了論文中的拼寫錯誤。”
與裁正相關的組詞有裁判、裁剪、裁定等。裁判表示對事物進行判斷和決定,裁剪表示對物品進行修剪和修整,裁定表示對案件或争議做出決定。
在近義詞方面,與裁正相關的詞語有校正、修正、改正等。這些詞語都指的是修複或糾正錯誤的行為。
而反義詞方面,與裁正相對的詞語是錯誤或概念上的錯誤。因為裁正是指糾正錯誤的行為,所以它的反義詞是錯誤或錯誤的狀況。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