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畫蛇添足。 清 趙翼 《陔馀叢考·成語》:“畫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 陳軫 説 楚 令尹 昭陽 之言。”按,《戰國策·齊策二》載 陳轸 說 昭陽 勿攻 齊 曰:“公以是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冠上加冠”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含義:比喻多餘的、不必要的舉動,與“畫蛇添足”同義,含貶義。
字面理解:“冠”指帽子或動物頭部的冠狀物(如雞冠),字面意思是“在冠上再加冠”,暗指重複或累贅的行為。
文獻來源:出自清代趙翼《陔馀叢考·成語》,原文提到“畫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陳轸說楚令尹昭陽之言”。
曆史背景:戰國時期,謀士陳轸用“蛇足”和“冠上加冠”勸谏昭陽不要因貪功而招緻禍患,比喻過度追求反而適得其反。
在歇後語中,如“雞戴帽子——冠上加冠”,利用諧音“官”表達“官上加官”的祝福含義。但需注意,這與成語本身的貶義不同,屬于特定文化場景下的延伸用法。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資料,可參考《陔馀叢考》或《戰國策·齊策二》的原文。
《冠上加冠》是一個成語,意為在原本已經很好的基礎上再增添不必要的東西,形容過分招搖、鋪張浪費。
《冠上加冠》的拆分部首是冖和冠,冖(mì)是對字頭的部首解釋,而冠(guān)則是構成成語的部分。冒氣絲、*********中的“冖”有點像個象的腦袋。
《冠上加冠》這個成語一共有12畫。
《冠上加冠》最早見于明代刑部書郎楊慎《北裡志》:“予欲假冠,諸生曰:‘貴矣不可當也,不然則冠上加冠,蓋蓋不勝蓋也。’”這是一個比喻,用以形容形式的繁瑣和過度。
《冠上加冠》的繁體字為「冠上加冠」。
《冠上加冠》在古代的寫法和現代相差不大,用的都是相同的漢字。
他的生活已經很富裕了,為什麼還要買那輛豪車呢?這簡直是在《冠上加冠》。
組詞:冠絡、冠冕堂皇、加冕大典。
近義詞:鋪張浪費、無謂加緊。
反義詞:適可而止、節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