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祠灶的意思、祠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祠灶的解释

祀灶。《史记·孝武本纪》:“是时 李少君 亦以祠灶、穀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司马贞 索隐:“ 如淳 曰:‘祠灶可以致福。’案:礼灶者,老妇之祭,盛於盆,尊於瓶。《説文》《周礼》以灶祠 祝融 。《淮南子》 炎帝 作火官,死为灶神。”《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光二年》:“ 李少君 以祠灶却老方见上。” 胡三省 注:“祠灶者,祭灶以致鬼物,化丹砂以为黄金,以为饮食器,可以延年,方士之言云尔。”参见“ 祀灶 ”、“ 祭灶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祠灶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祭祀灶神(灶君)的仪式或活动。以下从词典释义与文化背景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字义分解

  1. 祠(cí)

    • 本义:春祭(《说文解字》:“春祭曰祠”),后泛指祭祀。
    • 引申义:供奉神灵、祖先或先贤的庙堂(如祠堂),亦指祭祀行为本身。
    • 权威依据:《汉语大词典》明确“祠”为“祭名”或“祭祀”㊟¹。
  2. 灶(zào)

    • 本义:生火炊煮食物的设备(灶台)。
    • 文化引申:在传统信仰中,“灶”被神格化为灶神(灶君、灶王爷),掌管家庭饮食、监察人间善恶。
    • 权威依据:《礼记·祭法》将“灶”列为“五祀”之一,属古代重要祭祀对象㊟²。

二、合称“祠灶”的释义

祠灶即“祭祀灶神”的专称,特指通过特定仪式向灶神献祭、祈福或禳灾的民俗行为。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宗教性质:属民间信仰中的神灵崇拜,旨在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 仪式时间:多见于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小年),送灶神上天述职;除夕或正月接灶神回归㊟³。
  3. 文化功能:蕴含驱邪避灾、家庭和睦、丰衣足食的象征意义,是传统家庭伦理与岁时节俗的体现。

三、历史与文献佐证

“祠灶”一词源远流长,典籍中可见其记载:


四、现代民俗中的延续

当代“祠灶”习俗仍存于部分地区,表现为:


参考文献来源

㊟¹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7册).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772.

㊟² [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疏. 《礼记正义·祭法》. 中华书局点校本.

㊟³ 钟敬文主编. 《中国民俗史》(明清卷). 人民出版社, 2008: 201-205.

㊟⁴ [汉]司马迁.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 中华书局, 1959.

㊟⁵ [汉]应劭. 《风俗通义·祀典》. 中华书局校注本, 1981.

㊟⁶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卷十·十二月》. 中华书局笺注本, 2006.

㊟⁷ 乌丙安. 《中国民间信仰》.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88-92.

网络扩展解释

“祠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í zào,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祭祀灶神
    指古代祭祀灶神(灶君)的仪式,常见于民间信仰。例如《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方士李少君通过“祠灶”祈求福寿,并尝试炼丹化金。
  2. 祭祀祖先的灶台
    在部分语境中,也指祭祀祖先时设立的灶台,象征对先辈的敬仰。

二、历史典故


三、文化意义


“祠灶”既可指具体的祭祀灶神行为,也可引申为对祖先的敬仰。其内涵随历史演变,从实用性的祈福仪式逐渐融入文化象征意义。如需更详细文献考据,可参考《史记》《资治通鉴》等原始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案椟昂霄耸壑杯盏兵棱裁芟唱诵嘲哂嗤啦春官试大管顶指丁子香厎慎二华丰大特佛画夫唱妇随赅洽给口汞灯归凭寒蟾寒泄嘿喻鸿学后行花絮灰渣金旛衿佩课责糲糠临财不苟领养龙女迈等靡曼明火执杖木栰滂湃披服跄济罄吐青乌子丧期三元白法麝牋双头花水游叹嘉谈玄田兵投师屯夷畏慴详赡涎利小跑小语阋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