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明。《新唐書·崔沆傳》:“昕旦告麻,大霧塞廷中,百僚就班脩慶,大風雨雹,時謂不祥。”
“昕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昕旦”指黎明時分,即太陽即将升起或天剛亮的時候。該詞由“昕”和“旦”兩個同義字組合而成,均與早晨相關:
該詞多見于古籍,例如:
在姓名學中,“昕旦”被賦予積極象征:
“昕旦”為聯合式合成詞,兩字意義相近,均強調“清晨”的時間概念。類似結構的詞還有“昕夕”(朝暮)。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姓名學相關典籍。
昕旦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字符組成。下面将介紹昕旦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昕旦是一個雙字詞,第一個字昕的拆分部首是日字旁,表示與天空、太陽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8畫。第二個字旦的拆分部首是日字旁,表示與時間、早晨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5畫。
昕旦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文王之什》中。在古代,昕旦常被用來形容早晨的景色,表示一天剛剛開始的時刻。
昕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昕旦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由于字形演變與時代的變化,古代昕旦的字形已經不再常用。
1. 晨曦初露,微風輕拂,昕旦的景色如詩如畫。
2. 醒來的瞬間,陽光穿透窗簾,我知道昕旦已經到來。
昕初、旦光、昕霞、旦夕等。
晨曦、黎明、拂曉等。
黃昏、夜晚、暮色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