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絡的意思、蒙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絡的解釋

蒙蓋連接;籠罩。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明 宋濂 《浙東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記》:“昔兵始交,毒霧蒙絡;今敵既平,上下清廓。” 葉聖陶 《登雁塔》:“又有栽得很整齊的林木、蒙絡蔭翳的灌木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蒙絡”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指物體覆蓋、纏繞或相互連接的狀态。常用于描述自然景物,如藤蔓、枝葉等相互交織的景象。

    • 例:柳宗元《小石潭記》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形容青翠的藤蔓覆蓋纏繞在樹枝上。
  2. 引申義:表示籠罩或遮蔽,強調事物被覆蓋後的整體狀态。

    • 例:葉聖陶《登雁塔》中“蒙絡蔭翳的灌木叢”,描述灌木叢濃密遮蔽的景象。

二、用法與出處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小石潭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蒙絡:從原意到現代應用

蒙絡(méng lu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蒙”和“絡”兩個字組成。它指的是多個細長的線條或筋絡密布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蒙絡的拆分部首是“艸”(草字頭),由10個筆畫構成。

來源

蒙絡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一文中,原意是指蒙受的束縛和牽制。

繁體

蒙絡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蒙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蒙絡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一種常見的古字寫法為「蒙」+「鳥」形旁「勺」,表示被撒鳥糞而變得糾纏的意思。

例句

1. 他的頭發上蒙絡着雨絲,看起來有些淩亂。

2. 跑了一整天,我的雙腿感到酸痛,仿佛蒙絡在一樣。

組詞

蒙裡蒙積、蒙蒙胧胧、蒙蔽、蒙頭轉向、蒙頭轉腦。

近義詞

牽制、束縛、糾纏。

反義詞

解脫、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