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複的意思、賜複的詳細解釋
賜複的解釋
(1).謂以特恩免除賦稅和徭役。《後漢書·光武帝紀下》:“皇考居此日久,陛下識知寺舍,每來輒加厚恩,願賜復十年。”《南史·梁紀上·武帝》:“戊子,詔 蘭陵縣 建 修 二陵周回五裡内居人賜復終身。”《清史稿·聖祖紀一》:“詔南巡車駕所過,賜復一年。”
(2).敬稱人覆信的套語。《藝風堂友朋書劄·吳士鑒三六》:“前奉賜復,并承示 康熙 朝傳目,拜悉一切。” 金天翮 《緻江蘇省政府主席王》:“請主席嚴密調查,宣布事實,以釋羣疑,以維民治,并盼賜復,幸甚幸甚。”
詞語分解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複的解釋 複 (①複④復⑤複) ù 回去,返:反複。往複。 回答,回報:複命。複信。複仇。 還原,使如前:複舊。複婚。複職。光複。複辟。 再,重來:複習。複診。複審。複現。複議。 許多的,不是單一的:重(巒 )
專業解析
"賜複"是一個具有文言色彩的敬辭,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表達,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請求對方回複(書信、問題或請求),含有對收信人或受請求者表示尊敬之意。其中:
- "賜":敬辭,表示對方給予的恩惠或行動。
- "複":指回複、答複。
二、典型用法與語境
- 書信結尾的敬語:傳統書信中,常在結尾使用"盼賜複"、"敬候賜複"等表達,謙恭地期待對方的回信。例如:"所詢之事,懇請詳查後賜複為荷。"(您詢問的事情,懇請您詳細查證後回複為盼。)
- 請求答複或指示:在正式場合或對尊長、上級提出請求或問題時,使用"賜複"表示恭敬地請求對方給予答複或指示。例如:"關于此方案,不知領導有何高見?盼賜複。"(關于這個方案,不知道領導有什麼高見?盼望回複。)
三、核心特征
- 敬辭屬性:體現了說話者或寫信人對對方的尊敬和謙卑态度。
- 書面語體:主要用于正式書信、公文或莊重的口頭請求中,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 期待回應:該詞本身就蘊含着對對方行動的期待,即希望得到回複。
四、例句參考
"倘蒙賜複,不勝感激。"(魯迅書信常用語)—— 如果承蒙您回複,我将非常感激。
五、現代使用提示
在現代通信中,"賜複"的使用頻率有所降低,尤其在非正式場合或電子郵件中,常被更口語化的"請回複"、"盼回複"、"期待您的回音"等替代。但在非常正式的公函、商務信函或需要體現高度尊重的場合中,仍會使用。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賜複"作為敬辭的含義有明确收錄,解釋為"敬稱他人的複信"或"請求回複的敬語"。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雖未單獨收錄"賜複"詞條,但對"賜"作為敬辭(表示對方的行為對自己是一種恩惠)和"複"(回答、答複)的釋義,清晰支撐了"賜複"的構成與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賜複”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特恩免除賦稅徭役
指古代帝王或官府以特殊恩典免除百姓的賦稅和勞役。例如《後漢書·光武帝紀下》記載:“皇考居此日久……願賜複十年”,即請求免除十年賦稅。
-
敬辭請求回複
用于書信或公函中,表示恭敬地請求對方答複。例如:“如承惠允,即請賜複”(示例)。
二、用法與語境
- 曆史語境:多出現在官方文書或政策中,如《清史稿》提到“南巡車駕所過,賜複一年”。
- 書信場景:常見于公函或文人往來信件,表達對收信人的尊重,如“前奉賜復,拜悉一切”(引《藝風堂友朋書劄》)。
三、相關辨析
- 與“賜教”區别:
“賜教”側重請求指教(如“不吝賜教”),“賜複”則強調期待對方回信或表态。
- 現代適用性:
作為敬辭,現代書面語中仍偶見使用,但多用于正式或仿古文體。
四、總結
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 若涉及古代政策,指向“免除賦役”;
- 若為書信結尾,則為禮貌性請求回複。
别人正在浏覽...
柏拉圖不苟采運穪述成套崇奉傳家寳淳直撺拳攏袖大父道職東海夫人東平獻頌恩言飛熊詭奇核減紅勒花緞化度寺碑歡媾嘩伍豗喧渾茫家當箕巢峻疾君子國來谕連疊鍊輪練要燎草兒牟利魔邪墓木已拱惱殺鳥散魚潰畔際片理青莎親田穹壤曲江宴生出沈健身屍駛馳順始厮捱田則吞嚼王壇襪桶違規為虺弗摧吳牛毋違笑睃溪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