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莎的意思、青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莎的解釋

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塊根名香附子,供藥用。《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青莎雜樹兮,薠草靃靡。” 洪興祖 補注引《本草》:“莎,古人為詩多用之,此草根名香附子, 荊襄 人謂之莎草。” 唐 溫庭筠 《齊宮》詩:“遠水斜如剪,青莎緑似裁。” 清 鄭燮 《細君》詩:“無端又坐青莎上,遠遠張機捕雀兒。” 王統照 《沉船》:“沿山小徑,全是荦确碎石與叢生的青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青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指莎草(植物學定義)
莎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塊根名為香附子,可入藥。《楚辭·招隱士》中“青莎雜樹兮”即指此草。該植物在古籍中常被提及,如唐代溫庭筠的“青莎綠似裁”,清代鄭燮的“無端又坐青莎上”等詩句均以青莎描繪自然景象。


二、引申含義

  1. 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在文學語境中,“青莎”常作為形容詞,用于描繪春天或夏日草木蓬勃生長的景象,表達生機盎然之意。例如:“踏青莎”形容漫步于青草茵茵之地,暗含閑適與自然之美。

  2. 詩詞中的意象延伸
    如“青莎雜樹”“青莎綠似裁”等句,既寫實又賦予意境,常被用來隱喻時光流轉(如“世情如索”)或人物情感(如“千言萬語羞難說”)。


三、使用場景


四、讀音注意

“莎”字在“青莎”中讀作shā,而單獨作為草名時亦可讀suō(如“莎草”)。需根據語境區分讀音。

若需更多古籍例句或植物學細節,可參考《本草》及《楚辭》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青莎》是什麼意思

《青莎》是一種指代紡織品的詞語,常見于中國古代文獻中。它指的是以藍色為主色調的細軟絲織品,通常采用藍靛染色,質地柔軟,光澤度高,具有一定的透氣性和吸濕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青莎》的拆分部首為 “青” 和 “艹”,分别表示顔色和草類植物。它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青莎》一詞最早見于《史記·卷九·漢高祖本紀第九》中的描述:“高祖乃更其孝軍次,止垂老姜女。姜女著青莎衣見高祖,高祖大喜。”這裡的“青莎衣”指的就是用青藍色的蠶絲制作而成的絲織品。

繁體

《青莎》的繁體字為「青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有時候《青莎》一詞也會用不同的寫法。例如《莊子·秋水》中寫作「靑紗」,《紅樓夢》中寫作「青紗」。

例句

1. 絲綢店裡擺滿了各種顔色的綢緞,其中一塊閃着亮光的青莎吸引了我的注意。

2. 女子身上穿着一件精緻的青莎衣裳,美麗動人。

組詞

青莎花、青莎衣、青莎綢、青莎絲、青莎被。

近義詞

青綢、青紗、青緞。

反義詞

白麻、白棉、白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