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來谕的意思、來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來谕的解釋

亦作“ 來喻 ”。對别人來信的敬稱。 南朝 梁 劉孝綽 《酬陸長史倕》詩:“來喻勖雕金,比質非所任。” 宋 朱熹 《答包顯道》:“大率來喻依舊有忽略細微,徑趨高妙之意。” 魯迅 《書信集·緻唐诃》:“款子敬遵來谕,認捐二十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來谕,漢語書面用語,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對方發來的谕示或書信,多用于古代公文及書信往來。該詞由"來"(表方向)與"谕"(告知、曉示)構成複合詞,特指地位較高者或尊長給予的書面指示。現代多用于學術研究、古籍解讀等專業領域。

二、結構解析

  1. 語素構成:"來"作動詞性語素表傳遞方向;"谕"為會意字,從言從俞,《說文解字》釋為"告也"
  2. 曆史演變:先秦文獻多指天子诏令,《尚書》"王來谕諸侯";明清時期延伸至民間書信敬語

三、權威引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第432頁載:"來谕,猶來示。舊時書信中稱對方來信的敬詞。"
  2. 漢典(www.zdic.net)古漢語釋義:"上級對下級的書面指示,如'接奉來谕'"
  3.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漢語詞典》引明代歸有光《與宣仲濟書》:"承來谕,具悉雅意"

四、使用規範 適用于文史研究、古籍校注等專業場景。現代日常交流中已罕用,但在涉及曆史文獻解讀、傳統禮儀研究時仍屬規範用語。建議使用時标注文獻出處,如:"據《資治通鑒》所載來谕..."以保持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來谕”是一個漢語敬辭,主要用于古代及近代書面交流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釋

二、詞源與用法

  1. 曆史淵源:
    • 最早見于南朝梁劉孝綽《酬陸長史倕》詩:“來喻勖雕金,比質非所任”。
    • 宋代朱熹、近代魯迅等均在書信中使用該詞(如魯迅《緻唐诃》中“款子敬遵來谕”)。
  2. 語境特征:
    • 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文雅對話,體現對收信方的尊重。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

三、例句參考

  1. 古籍用例:
    • “大人來谕,每以兒年少氣盛,誡兒須心和氣平。”
    • “所忠來谕旨,聞卿十年閑。”(宋代劉克莊詩句,)
  2. 現代仿寫:
    • “承蒙來谕垂詢,不勝感激。”

四、相關變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貝殼辨日炎涼岑牟钗分倡獗纏弦赤鴉儲德祠求耽溺動靜有法泛非洲主義房地産放音機縫纴封土更覆光滑關雎雇工牿委漢經廠鴻筝黃花地丁戶扉健仰截鶴續凫曠夫枯蔫郎不郎秀不秀練功六行露晞忙月木骨鬧米湯胖脹破記錄青燈古佛情計情鑒罄懸拳跼仞積人行道肉果喪惘三善三山骨色飛生黴奢豫飼食訴枉天值地值外家往舊五牛銜悲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