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君子國的意思、君子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君子國的解釋

(1).古代傳說中的邦國。其國風俗淳樸,好讓不争。《山海經·海外東經》:“ 君子國 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争。” 清 李汝珍 的長篇小說《鏡花緣》中據此敷演、描述的禮樂之邦,亦稱君子國。《鏡花緣》第十回:“ 唐敖 因素聞 君子國 好讓不争,想來必是禮樂之邦,所以約了 多九公 上岸,要去瞻仰。”後常以諷刺外君子而内小人的國家。 毛6*6*東 《将革命進行到底》:“應該怎樣來對付這些君子國的先生們呢?”

(2). 漢 唐 時指 朝鮮 、 日本 一帶為“君子國”。《後漢書·東夷傳序》:“﹝東夷﹞天性柔順,易以道禦,至有 君子 、 不死 之國焉。”《新唐書·東夷傳·新羅》:“﹝ 興光 ﹞子 承慶 襲王,詔 璹 曰:‘ 新羅 號 君子國 ,知《詩》、《書》。’” 清 黃遵憲 《送宍戶公使之燕京》詩:“是有 君子國 ,掛劍知儒風。”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君子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君子國”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傳說概念,其解釋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神話與典籍中的起源

  1. 《山海經》記載
    最早見于《山海經·海外東經》,描述其國民“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争”。這裡強調“好讓不争”的淳樸民風,成為理想社會的象征。
  2. 文學作品的演繹
    清代李汝珍在《鏡花緣》中進一步塑造君子國為禮樂之邦,通過誇張描寫(如買賣雙方争相讓利)諷刺現實中“外君子而内小人”的現象。

二、文化内涵與特點

三、曆史現實關聯

漢唐時期,“君子國”一詞曾被用來指代朝鮮、日本等東亞地區。例如:

四、現代應用與啟示

如今“君子國”多用于比喻高度文明的社會,或借古喻今讨論道德建設。例如:“禮儀之邦”“君子國度”等表述常見于文化讨論中。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文獻原文(如《山海經》《鏡花緣》相關章節),可參考、2、4的典籍引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君子國 - 詞義及來源

《君子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指由君子統治的理想國家或社會。君子是指有道德、品行高尚、有責任心的人,他們在治理國家或社會時以德治國,以身作則。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按照常用字部首的分類,可以将《君子國》拆分為:“君”(二畫,亻部首)+ “子”(三畫,子部首)+ “國”(六畫,囗部首)。

繁體

《君子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君子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君子國有多種變體,例如「君子國」或「君子邦」。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君子國》的例句:

1. 他的目标是建立一個君子國,為人民創造幸福的生活。

2. 古代儒家經典裡對君子國的描述成為後世治國理念的重要參考。

組詞

與《君子國》相關的詞彙有:

1. 君子道:指君子所追求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

2. 君子風範:指君子的高尚品德和風度。

3. 君子之交:指君子之間的真誠友誼和互相尊重的交往。

近義詞與反義詞

與《君子國》近義的詞彙有:

1. 君臣:指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關系。

2. 仁者國:指注重仁愛和公正的國家。

相反地,與《君子國》反義的詞彙有:

1. 暴君國:指以暴力和專制方式統治的國家。

2. 獨裁國:指由*********控制權力的國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