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渾茫的意思、渾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渾茫的解釋

(1).混沌蒙昧。指上古人類未開化的狀态。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渾茫剖判,清濁以陳,或昇以動,或降而靜,彼天地猶不知所以然也。” 宋 秦觀 《上呂晦叔書》:“閤下之道如元氣行乎渾茫之中,其發為風霆雨露者,特糟粕耳。”

(2).謂廣大無邊的境界。 清 曹寅 《錢塘曉潮》詩:“北鬥掉尾天失色,渾茫之元不可測。”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張超然上舍》:“渾茫千頃翻學海,扶疎十丈豐詞條。”

(3).模糊;不分明。 清 姚鼐 《米友仁<楚江風雨圖卷>》詩:“波翻雨橫客登樓,天地渾茫不知處。” 梁斌 《播火記》四二:“他們坐在那裡,眼看着太陽漸漸西沉,天地相連的地方一帶渾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渾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釋:

  1. 混沌蒙昧的狀态
    指上古時期人類未開化的原始狀态。例如晉代葛洪在《抱樸子·塞難》中描述:“渾茫剖判,清濁以陳”,比喻天地初分時的蒙昧景象。宋代秦觀也曾以“元氣行乎渾茫之中”形容自然混沌的狀态。

  2. 廣大無邊的境界
    常用于描繪浩瀚、深遠的自然或精神世界。清代曹寅在《錢塘曉潮》中寫道:“渾茫之元不可測”,形容潮水的磅礴氣勢;唐孫華則以“渾茫千頃翻學海”比喻學問的廣博。

  3. 模糊不清的視覺或感知
    表示事物輪廓或認知上的不分明。如姚鼐描寫風雨中的江景:“天地渾茫不知處”,以及梁斌在《播火記》中用“天地相連處一帶渾茫”描繪黃昏的朦胧感。

用法特點: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兼具描述自然景象的壯闊(如“渾茫雲海”)與抽象概念的深廣(如“曆史渾茫”),現代也偶見于形容思緒或記憶的模糊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渾茫

渾茫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指迷茫、模糊、不清楚的狀态。

這個詞的部首是水(氵)和艸(草),共計9個筆畫。

《渾茫》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尚書·虞書·堯典》中,形容天地間的模糊和無邊無際的景象。

在繁體字中,《渾茫》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渾”在古代會寫作“渾”,“茫”可能寫作“莽”。

以下是一些關于渾茫的例句:

  1. 看着前方的霧霭彌漫,我仿佛置身于渾茫的世界中。
  2. 他的注意力被渾茫的未來所吞噬,無法作出決策。
  3. 遠處的山峰在渾茫的薄霧中若隱若現。

與“渾茫”相關的組詞有:

與“渾茫”近義詞包括:

與“渾茫”反義詞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