摴蒱的意思、摴蒱的詳細解釋
摴蒱的解釋
[dice;ancient game of dicing] 古代博戲。似後代的擲骰子
博之流,為摴蒲,為握槊,為呼博,為酒令,體制雖不同,而行塞勝負取決于投,其理一也。——程大昌《演繁露》
詳細解釋
見“ 摴蒲 ”。
詞語分解
- 摴的解釋 摴 ū 舒。 〔摴蒲〕古代一種類似擲色子的博戲。 姓。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蒱的解釋 蒱 ú 〔樗( ?)蒱〕同“樗蒲”(.古代玩類似擲色子之類的遊戲;.色子,如“稍見雲中白若蒱蒱數十立者,山也。”)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摴蒱”(chū pú)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博戲,又稱“樗蒲”“五木之戲”,流行于漢魏至唐宋時期,後逐漸失傳。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起源與名稱
- 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傳說由老子發明(見于晉代張華《博物志》),但實際盛行于漢代至魏晉南北朝。
- “摴蒱”名稱可能源于其用具材質(如樗木、蒲草)或動作特點(“摴”意為舒展、投擲,“蒱”或與博弈相關)。
2.遊戲規則
- 使用五枚木制骰子(稱“五木”),兩面黑白,投擲後根據組合判定勝負。不同組合有特定名稱,如“盧”(全黑)、“雉”(三黑二白)等。
- 玩法類似後世擲骰子,結合棋盤行棋,但具體規則已失傳,僅能從《唐國史補》等文獻中窺見片段。
3.文化影響
- 魏晉南北朝時成為士族階層的流行娛樂,常與飲酒、清談并提。唐代詩人杜甫、李白等作品中亦提及,如“摴蒱百萬皆一擲”。
- 後演變為賭博代稱,宋代後逐漸被葉子戲、麻将等取代。
4.相關典故
- 《晉書》記載劉毅與宋武帝劉裕摴蒱賭錢,劉毅擲出“雉”采,劉裕則擲出更勝的“盧”采,成為經典轶事。
- 成語“呼盧喝雉”即源于此戲,形容賭博時的喧鬧場景。
由于“摴蒱”屬于冷僻古詞,現代資料較少,建議結合《博物志》《唐國史補》等古籍進一步考證。若需具體文獻段落,可提供更詳細方向以便補充。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摴蒱》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指一種植物。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部首是“⺾”和“艹”,筆畫數為22。這個字的來源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古代文獻記錄有限所緻。
在繁體字中,這個字被寫作「摴蒲」。
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目前無法确切得知。這個字在古代可能采用了其他不同的寫法或形狀。
以下是一個關于《摴蒱》的例句:在古代,人們常用摴蒱來制作草帽。
關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信息,抱歉目前找不到相關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