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摴蒱的意思、摴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摴蒱的解释

[dice;ancient game of dicing] 古代博戏。似后代的掷骰子

博之流,为摴蒲,为握槊,为呼博,为酒令,体制虽不同,而行塞胜负取决于投,其理一也。——程大昌《演繁露》

详细解释

见“ 摴蒲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摴蒱(异体作"樗蒲")是中国古代典籍记载的博戏名称,其核心释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结构

该词属叠韵连绵词,首字"摴"《广韵》注为"丑居切",次字"蒱"属平声模韵,二字连读形成特殊音韵结构。从字形演变看,"摴"含"扌"部暗示手动操作,"蒱"从"艸"部或与早期游戏道具材质相关。

二、游戏形制考据

据《晋书·陶侃传》记载,摴蒱使用五枚斫木为子,谓之"五木",具黑、白、雉、犊四种采色组合。马融《樗蒲赋》详述其具包含枰(棋盘)、杯(投具)、木(骰子)、马(棋子)四要件,博弈规则融合策略与运气成分。

三、文化语义延伸

该词在历时演变中产生双重含义:

  1. 本义指具体博戏,《唐国史补》载其流行于唐代士大夫阶层
  2. 引申为投机行为的代称,如《世说新语》"摴蒱倾产"喻指赌博败家

四、学术争议焦点

文字学界对"摴/樗"的通用性存有异议,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主张二字本义不同,但承认古籍中存在混用现象。现代学者王国维《观堂集林》通过敦煌文献考证,认为西北方言中确有"摴蒱"写法。

(主要参考文献: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4册第1238页;《中国游戏史》第三章;中华古籍数据库《晋书》卷六十六)

网络扩展解释

“摴蒱”(chū p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博戏,又称“樗蒲”“五木之戏”,流行于汉魏至唐宋时期,后逐渐失传。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起源与名称

2.游戏规则

3.文化影响

4.相关典故

由于“摴蒱”属于冷僻古词,现代资料较少,建议结合《博物志》《唐国史补》等古籍进一步考证。若需具体文献段落,可提供更详细方向以便补充。

别人正在浏览...

八经不终朝仓场擦子长镵巢书朝音持统粗戆促死促灭打唿哨代邸顶佛定积分丁外艰斗蛩敦慎繁稠繁霜焚逸纷营篙眼錧辖过君国能话长短姜桂之性检括介人今段具全克传弓冶苛求狂山冷金牋两骖离实龙头拐杖盲文面积佞誉青要跂行泉窝群雄逐鹿傻劲筲子神话故事神怡石龟诗律十位守尽搜猜宿慧填造蹪陷项头险塞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