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白旄。用旄牛尾為飾的白旗。古代用以指揮軍隊作戰。《文選·史岑<出師頌>》:“昔在 孟津 ,惟師 尚父 ,素旄一麾,渾一區字。” 李善 注:“《尚書》曰:‘王右秉白旄以麾。’”
(2).用作君主的儀仗。 明 徐祯卿 《從吳學士侄奎觀模米襄陽山水圖并學士題識》詩:“白雲縹緲 蒼梧 遙,旖如 湘君 垂素旄。”
素旄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定禮儀功能的儀仗器具,《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用白色牦牛尾裝飾的旗幟”。從構詞法分析,“素”指白色未染的絹帛,“旄”特指用牦牛尾制成的旗飾,二字組合構成專有名詞,專指用于儀典的白色旌旗。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鄘風·幹旄》“素絲纰之,良馬四之”,鄭玄箋注“素絲者,以為縷以縫纰旌旗之旒縿”。在周代禮制體系中,素旄作為諸侯儀仗的重要組成,《禮記·明堂位》記載“乘大路,載弧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中的“旂”即包含素旄元素。漢代經學家鄭玄在《三禮注》中特别強調,素旄的白色象征潔淨莊嚴,專用于祭祀、會盟等重大禮儀場合。
考古發現印證了文獻記載,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青銅器銘文顯示,商代已有“旄”的實物使用。陝西寶雞周原遺址出土的西周車馬坑中,戰車轅首殘留的青銅旄首飾件,與《周禮·春官·司常》所述“全羽為旞,析羽為旌”的形制高度吻合,為研究素旄的形制演變提供了實物依據。
“素旄”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指揮軍隊的白旗
指用白色旄牛尾裝飾的旗幟,常用于戰場指揮。例如《尚書》記載周武王“右秉白旄以麾”,即手持素旄發號施令。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軍事中旗幟的象征意義。
君主的儀仗用具
作為帝王或高規格典禮中的儀仗标志,素旄象征權力與威嚴。例如《文選·史岑》中描述姜尚(師尚父)以素旄統一天下,側面印證其儀仗功能。
需注意,“素”指白色,“旄”是牦牛尾制成的旗飾,兩者結合既強調顔色,也突出材質與等級。若需更詳細文獻例證,中的原文引述。
艾納白澤半流體北畤辯事邊垠炳爍村郊大頭魚東湖對汛發蒙振落分星撥兩浮觞歌喉個人財産瞽漏還诏含利篁陣會晤江調簡徒菊枕誇脫讕詞浪藉累形狸力陋規陸通馬可·波羅密博愍愛内冓牛尾狸蓬丘樸豬前忿倩影奇斤輕雅親闱榮宴柔橹儒将桑戶蓬樞山氣釋例手感衰門説到家送心溯源通俗化魏征西無仇銷差下切遐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