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肐膊的意思、肐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肐膊的解釋

胳膊。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三折:“割捨的揎肐膊,拽衫袖,到公庭。”《水浒傳》第三回:“兩個挽了肐膊,出得茶坊來。”《紅樓夢》第二八回:“ 寳玉 在旁邊看着雪白的肐膊,不覺動了羨慕之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肐膊”為“胳膊”的異體寫法,指人體上肢部位。《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指出“胳膊”是規範詞形,指“從肩到手腕的部分”,包含上臂、前臂和手部關節。該詞由“肐(胳)”與“膊”組合而成,“肐”字在《漢語大字典》中标注為“同‘胳’”,特指腋下部位,“膊”則指肩膀至肘部的肢體段。

從漢字構形角度分析,“肐”字從“月(肉)”部,印證其與人體組織的關聯;“膊”字甲骨文象形為手持器械勞作之态,引申為承擔力量的肢體部位。據《漢字源流字典》考證,二字組合完整呈現人體上肢的功能結構:肐承擔連接作用,膊發揮支撐功能。

現代漢語使用中,“胳膊”作為規範詞形被《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确認,常見于“胳膊擰不過大腿”等諺語,比喻力量對比懸殊。醫學解剖學依據《人體解剖學名詞》将胳膊細分為肱骨、桡骨、尺骨等骨骼結構,佐證該詞彙的科學性。

網絡擴展解釋

“肐膊”是漢語中一個傳統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人體上肢的一部分,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肐膊”指人體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即現代漢語中的“胳膊”(異形詞關系)。這一解釋在多個文獻中一緻出現,如《漢語大詞典》和《重編國語辭典》。

二、發音與書寫

三、文學與曆史用例

  1. 元雜劇:元·無名氏《殺狗勸夫》提到“揎肐膊”,指挽起衣袖的動作。
  2. 明清小說:
    • 《水浒傳》第三回描述兩人“挽了肐膊”離開茶坊。
    •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提到寶玉見“雪白肐膊”心生羨慕。
  3. 近代作品:《文明小史》第七回用“架肐膊”描寫挾持動作。

四、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水浒傳》《紅樓夢》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巴拿馬敝力産母扯首懘鑰村堡蕩攘憚色打小算盤放遣返邪歸正非辟馮長樂鳳跱龍拏焚書覆虧撫絃高藻國而忘家海底鷗兒旱歉和民鶴渚紅茸胡槎湖光山色回跸壺盧激嚁解戶機劇驚鄂罝罦闚邊窺釁萊蕪甑藍本良比力量林産煤火冥參牛尾貍牛心拐孤槃根錯節起福輕元素宂蔓溽露山陬海澨時來運旋述附疏細殊音填賠襪桶維他命微言小步徙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