肐膊的意思、肐膊的詳細解釋
肐膊的解釋
胳膊。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三折:“割捨的揎肐膊,拽衫袖,到公庭。”《水浒傳》第三回:“兩個挽了肐膊,出得茶坊來。”《紅樓夢》第二八回:“ 寳玉 在旁邊看着雪白的肐膊,不覺動了羨慕之心。”
詞語分解
- 肐的解釋 肐 ē 同“胳”。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膊的解釋 膊 ó 上肢,近肩的部分:胳膊。赤膊(光膀子)。 〔厚膊〕厚切肉。 分裂屍體而曝之:“殺而膊諸城上”。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肐膊”是漢語中一個傳統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人體上肢的一部分,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肐膊”指人體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即現代漢語中的“胳膊”(異形詞關系)。這一解釋在多個文獻中一緻出現,如《漢語大詞典》和《重編國語辭典》。
二、發音與書寫
- 拼音:gē bó(或口語中讀作gē bo)。
- 注音:ㄍㄜ ㄅㄛˊ。
- 字形:古字寫作“肐膊”,現代多簡化為“胳膊”或“胳臂”,三者含義相同。
三、文學與曆史用例
- 元雜劇:元·無名氏《殺狗勸夫》提到“揎肐膊”,指挽起衣袖的動作。
- 明清小說:
- 《水浒傳》第三回描述兩人“挽了肐膊”離開茶坊。
-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提到寶玉見“雪白肐膊”心生羨慕。
- 近代作品:《文明小史》第七回用“架肐膊”描寫挾持動作。
四、相關說明
- 異形詞關系:與“胳膊”“胳臂”通用,但“肐膊”更常見于古典文獻和方言。
- 使用場景:多用于口語或文學描寫,現代标準漢語中更常用“胳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水浒傳》《紅樓夢》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肐膊是一個有趣的詞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和“蔔”,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的原始含義指的是大臂的前部,也就是人體肩膀到肘部之間的部位。
肐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肐膊在古代常被寫作“裼”。裼字是由繁體字“襲”演變而來,它的字形中包含了“⺼”和“矢”兩個部首。
讓我們來看一下肐膊在句子中的用法。例如:“他的肐膊上有一隻小紋身。”這個句子中,肐膊形容了一個具體的身體部位。
除了肐膊,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可以組成。例如,“肩膀”指的是人體上部與臂部相連接的部位。另外,“臂膀”也是指手臂的部分,與肐膊有相似的意思。
要找到肐膊的反義詞可能有些困難,因為它是一個具體的身體部位,沒有一個明确的相反詞彙,可以表示與之相對的概念。
綜上所述,肐膊是指人體肩膀到肘部之間的部位,它的字形由“⺼”和“蔔”兩個部首組成,有12個筆畫。在古代漢字中,肐膊常被寫作“裼”,它還可以與詞彙如肩膀和臂膀等相關聯使用。肐膊在句子中的用法是形容具體的身體部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