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闳放的意思、闳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闳放的解釋

闊大奔放。 宋 蘇舜欽 《和子履雍家園》:“君之襟尚我同好,作詩閎放莫可攀。” 宋 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志銘》:“其見於文辭,閎放隽偉。” 魯迅 《墳·看鏡有感》:“遙想 漢 人多少閎放,新來的動植物,即毫不拘忌,來充裝飾的花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闳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可結合以下層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傳統釋義
    原指“闊大奔放”,常用于形容氣勢雄偉、宏大壯麗的場景或文風。例如宋代蘇舜欽評價詩歌“闳放莫可攀”,曾鞏形容文章“闳放隽偉”,均強調恢弘灑脫的意境(、)。

  2. 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該詞也被引申為“心胸開闊、思想解放”,形容人不受傳統觀念束縛,包容開放。例如用于描述個人在思維或社交中展現的豁達态度()。

二、詞源與發展

三、使用場景

  1. 描述事物
    適用于形容建築、自然景觀的壯麗,或文學、藝術作品的奔放風格。
  2. 形容人物
    既可指胸懷寬廣的品格(傳統用法),也可指思想開明、兼容并包的态度(現代引申義)。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若用于日常表達,建議結合上下文明确具體指向,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闳放的意思

闳放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寬闊、廣大、遼闊。形容事物寬敞、開闊,或者表示人的氣度寬廣、豁達。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闳放的部首是門(mén),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闳放的來曆比較古老,最早見于《詩經·秦風·商頌》中的一句:“苕之華,華之徹兮,闳于貞。”闳在這裡表示遼闊、廣闊。

繁體

繁體字為閎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闳】字寫法有時候會在門字底下加上兩點表示門的兩扇門闆。

例句

1. 這個大廳非常闳放,可以容納上千人。

2. 他的氣度闳放,寬容大度。

組詞

闳大、闳敞、闳亮、闳達、闳朗

近義詞

開闊、遼闊、寬廣、廣闊

反義詞

狹窄、狹小、狹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