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藉的意思、假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藉的解釋

亦作“ 假耤 ”。憑藉;借助。《墨子·尚賢中》:“此非中實愛我也,假藉而用我也。夫假藉之瓦,将豈能親其上哉?” 孫诒讓 間诂引 畢沅 雲:“古無借字,隻用藉。假藉即假借。”《北史·隋蔡景王整傳》:“世間貧家兄弟多相愛,由相假藉;達官兄弟多相憎,争名利故也。” 唐 白居易 《六十拜河南尹》詩:“幸遇芳菲日,猶當強健時,萬金何假藉,一盞莫推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三》:“《漢書·朱博傳贊》曰:‘又見 孝成 之世,委任大臣,假耤用權。’ 顔師古 曰:‘假音休假。耤音以物借人之借。’又《漢書音義》曰:‘…… 晉灼 曰:若作借字,則無煩雲以物借人之借,為作耤字,所以有音。’此論極當。”按,今本《漢書》作“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假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假借”相通,主要包含以下核心意義:

  1. 憑借;利用: 指利用某種事物、條件或名義作為手段或工具以達到目的。例如:“假藉外力以成事”。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對“假借”的釋義包含此義項。
  2. 借用: 指非正式地、暫時地使用不屬于自己或本不屬于該用途的東西。例如:“假藉他人名義”。

    • 來源依據: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在解釋“假借”時,此義項是其核心含義之一。
  3. 寬容;寬假: 指對他人的過失或冒犯予以容忍、諒解。例如:“幸蒙假藉,未加責罰”。

    • 來源依據: 此義項在古代文獻中常見。如《南齊書·王融傳》:“但千慮一失,還屬愚衷,冒陳微管,竊用假藉。” 該用法在《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中華書局,2000年)等工具書中對“假借”的釋義中有體現。

“假藉”一詞的核心内涵在于“憑借”與“借用”,既可指具體事物或名義的利用,也可指抽象意義上的寬容。其用法多見于書面語,有時帶有一定的策略性或非正式性意味。該詞是“假借”的另一種書寫形式,兩者在意義上可通用。

網絡擴展解釋

“假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借口、借故(現代常用義)

2.憑借、借助(古漢語用法)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墨子》《北史》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半邊人猵狙比例失調伯益伧父成交額充欲楚虐詞峰辭鋒黨政玷累斷金零粉餓虎擒羊恩家俸米分形同氣撫今悼昔負命官業挂誤固寵詭拙國有制黃襖撝退壺榼瓠落豁口虎穴金珰禁營絶望琅璆連莖離端列擊路門學秘牒摩尼教偏喪瞟見前途輤輿契分遒肅勸課喪膽遊魂山城食囊手無寸刃祀天塌冗騰雲駕霧跳蹦同覊旽旽物斛見世報遐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