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摴蒱的意思、摴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摴蒱的解釋

[dice;ancient game of dicing] 古代博戲。似後代的擲骰子

博之流,為摴蒲,為握槊,為呼博,為酒令,體制雖不同,而行塞勝負取決于投,其理一也。——程大昌《演繁露》

詳細解釋

見“ 摴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摴蒱(異體作"樗蒲")是中國古代典籍記載的博戲名稱,其核心釋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結構

該詞屬疊韻連綿詞,首字"摴"《廣韻》注為"丑居切",次字"蒱"屬平聲模韻,二字連讀形成特殊音韻結構。從字形演變看,"摴"含"扌"部暗示手動操作,"蒱"從"艸"部或與早期遊戲道具材質相關。

二、遊戲形制考據

據《晉書·陶侃傳》記載,摴蒱使用五枚斫木為子,謂之"五木",具黑、白、雉、犢四種采色組合。馬融《樗蒲賦》詳述其具包含枰(棋盤)、杯(投具)、木(骰子)、馬(棋子)四要件,博弈規則融合策略與運氣成分。

三、文化語義延伸

該詞在曆時演變中産生雙重含義:

  1. 本義指具體博戲,《唐國史補》載其流行于唐代士大夫階層
  2. 引申為投機行為的代稱,如《世說新語》"摴蒱傾産"喻指賭博敗家

四、學術争議焦點

文字學界對"摴/樗"的通用性存有異議,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主張二字本義不同,但承認古籍中存在混用現象。現代學者王國維《觀堂集林》通過敦煌文獻考證,認為西北方言中确有"摴蒱"寫法。

(主要參考文獻: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4冊第1238頁;《中國遊戲史》第三章;中華古籍數據庫《晉書》卷六十六)

網絡擴展解釋

“摴蒱”(chū pú)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博戲,又稱“樗蒲”“五木之戲”,流行于漢魏至唐宋時期,後逐漸失傳。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起源與名稱

2.遊戲規則

3.文化影響

4.相關典故

由于“摴蒱”屬于冷僻古詞,現代資料較少,建議結合《博物志》《唐國史補》等古籍進一步考證。若需具體文獻段落,可提供更詳細方向以便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

邦憲背鄉離井閉目塞聰長鳴暢志劖削逞寒馳辔裆襦剟録毦筆販交買名煩辱奉系分碎告求公驗寒牖畫繪緩帶江尾階乘截爪糾讦酒竈絕妙好辭曠放來龍兒來早老百姓靈珠利薮路輿馬轭銘注莫愁默口母愛甯歌伾扢皮掌鉛摘宂蕪宂役擅興舍離申宥時度拾揀十母舜英輸徒宋襄公損省聽覺推體完免僞國箱笥消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