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打哆嗦的意思、打哆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打哆嗦的解釋

(1) [shiver;tremble]∶顫抖(如因寒冷等)

(2) [shudder]∶由于害怕、恐怖或厭惡而發抖;冷得直打顫

在寒冷空氣中直打哆嗦

詳細解釋

打顫,發抖。《中國歌謠資料·頌歌·起幹戈》:“紅纓槍頭金光閃,地主豪紳打哆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打哆嗦"是一個常見的漢語口語詞彙,用于描述人體因寒冷、恐懼、疾病或強烈情緒刺激而産生的不自主、快速、小幅度的身體顫抖現象,通常集中在四肢或全身。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生理性顫抖

    指因外界溫度過低導緻肌肉快速收縮産熱,表現為身體發抖。例如:"寒風一吹,他冷得直打哆嗦。"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心理性戰栗

    因恐懼、緊張等情緒引發的顫抖。例如:"聽到噩耗,她吓得渾身打哆嗦。"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病理性反應

    某些疾病(如高熱、低血糖、神經系統疾病)的症狀表現。例如:"瘧疾發作時,患者會先打寒噤、打哆嗦。"

    來源:《醫學名詞彙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醫學機制補充

打哆嗦的生理本質是骨骼肌不自主的節律性收縮,由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或情緒中樞觸發,通過神經信號使肌肉高頻震顫,以産生熱量或釋放緊張情緒。

來源:《生理學》(第9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四、文學用例

老舍在《駱駝祥子》中描寫:"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厲害了,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 ——此處通過"哆嗦"刻畫人物内心的絕望與生理應激反應。

來源:老舍《駱駝祥子》,人民文學出版社。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3. 孟琮等. 《漢語動詞用法詞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4. 王庭槐. 《生理學》(第9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5. 老舍. 《駱駝祥子》.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

網絡擴展解釋

“打哆嗦”是一個口語化表達,指因寒冷、恐懼、緊張或疾病等原因導緻身體不自主地顫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分解

    • “打”:此處為動詞前綴,無實際動作含義,類似“打哈欠”“打噴嚏”中的用法,表示動作的發起。
    • “哆嗦”:指身體或局部肌肉快速、小幅度的抖動,常伴隨寒冷或情緒波動。
  2. 常見使用場景

    • 寒冷:如“他凍得直打哆嗦”。
    • 恐懼/緊張:如“看到蛇時,她吓得打哆嗦”。
    • 疾病或虛弱:如發燒時“渾身打哆嗦”,或因低血糖導緻顫抖。
  3. 與近義詞的細微區别

    • “顫抖”:更正式,可用于情感(如激動)或病理(如帕金森)引發的抖動。
    • “發抖”:與“打哆嗦”接近,但“發抖”更書面化,“打哆嗦”更具口語色彩。
    • “戰栗”:文學性強,多用于極端恐懼或寒冷(如“渾身戰栗”)。
  4. 延伸用法
    可比喻事物不穩定,如“老舊的窗戶被風吹得直打哆嗦”,但這類用法較少見。

若需了解方言差異或醫學相關顫抖類型,可進一步補充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梯襃許别來避盈不憓朝升暮合刺手代言人膽量等望調罄發兵朏魄飛鹽粉邊細絲綱目幹羽官衫骨骾洪荒黃帝術鰴鲸火炭子建溪孑盾寄公謹祭克紹廓充樂極哀來量能兩廂斂袂連梃鱳得躐纓例行差事梨雲駡喝虐暑披靡牽裂汽笛球路鵲罏盛情守行送别遂服痰癖通文達禮托運費尾生之信萎萎衰衰賢能小參小歲協事襲履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