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鱳得的意思、鱳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鱳得的解釋

古縣名。《漢書·霍去病傳》:“票騎将軍涉 鈞耆 ,濟 居延 ,遂臻 小月氏 ,攻 祁連山 ,揚武乎 鱳得 。” 顔師古 注:“ 鄭氏 曰:‘鱳音鹿, 張掖縣 也。’ 鄭 説非也。此 鱳得 , 匈奴 中地名,而 張掖縣 轉取其名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鱳得”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特定方言中,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及具體語境來理解:

  1. 單字解析:

    • 鱳 (lè): 此字較為罕見。
      • 本義: 指一種魚的名字。見于古代字書《說文解字·魚部》:“鱳,魚名。” 。
      • 引申/假借義: 在“鱳得”一詞中,“鱳”更可能取其音或假借義。有學者認為在此語境下,“鱳”可能通“樂”,表示“快樂、喜悅”之意 。
    • 得 (dé): 此字常見。
      • 基本義: 獲得,得到。《說文解字·彳部》:“得,行有所得也。” 。
      • 引申義: 用在動詞後表示可能、能夠(如“吃得”)、完成(如“做得好”)、滿意、稱心如意等。
  2. “鱳得”的釋義: 結合“鱳”可能的通假義和“得”的引申義,“鱳得”作為一個整體,其核心含義可理解為:

    • 稱心如意,感到滿足和快樂。 指事情的結果或狀态符合心意,令人感到愉快和滿意。
    • 能夠(做某事)并感到愉悅。 強調在有能力完成某事的同時,内心也伴隨着喜悅之情。
  3. 使用語境: “鱳得”主要出現在某些方言或古代白話文獻中,用以表達一種心滿意足、愉悅的狀态。例如,在描述達成願望、事情順利、享受成果時可能會用到。現代普通話中,更常用“滿意”、“稱心”、“如意”、“開心”、“樂得”等詞來表達類似意思。

“鱳得”是一個古語詞或方言詞,意指稱心如意、感到滿足和快樂。它由“鱳”(可能通“樂”,表喜悅)和“得”(表獲得、滿足)組合而成,強調一種内心愉悅的滿足狀态。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上下文。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鱳得”是一個古代地名,主要出現在《漢書·霍去病傳》中,具有以下解釋:

  1. 來源與背景
    根據《漢書》記載,霍去病征讨匈奴時曾“攻祁連山,揚武乎鱳得”。顔師古注指出,“鱳得”最初是匈奴境内的地名,後來被漢朝用作張掖縣的名稱。這表明該詞最初為音譯,後被中原王朝沿用。

  2. 字形與讀音

    • “鱳”讀作l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原指傳說中一種形似鯉魚、長有鳥尾和六足的怪魚。但在地名中,該字僅作為音譯符號使用,無實際生物含義。
    • “得”在此處讀dé,常見含義為“獲得”,但在地名中同樣為音譯部分,不單獨表意。
  3. 地理定位
    漢代張掖郡的“鱳得縣”位于今甘肅省張掖市西北,是河西走廊的重要據點,見證了漢匈戰争與絲綢之路的曆史。

“鱳得”是匈奴語言音譯而來的古地名,後被漢朝設為張掖郡屬縣,其名稱中的單字無實際語義關聯,需整體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捱磨輩耦不勝慘容遲風怆天呼地答複窞處颠乾倒坤調诐砥鈍東談西說東裔都坐對路迩室飛龍廢慢風餐雨宿封兒宮棊固習黃玉箓環列輝彩虺韡監勸繼繼存存棘榛康拜因恐惕叩馬濫巾連片子嘴簾肆淩弱暴寡沒裡沒外默神碰壺骈骨漂墜歉然鉛霜契苾兒秋莢守默輸倕鼠駭睡眠塘埝桃圈天鼓挑唆拖空子妄語韡萼小材消腫鸂鷘析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