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縣名。《漢書·霍去病傳》:“票騎将軍涉 鈞耆 ,濟 居延 ,遂臻 小月氏 ,攻 祁連山 ,揚武乎 鱳得 。” 顔師古 注:“ 鄭氏 曰:‘鱳音鹿, 張掖縣 也。’ 鄭 説非也。此 鱳得 , 匈奴 中地名,而 張掖縣 轉取其名耳。”
“鱳得”是一個古代地名,主要出現在《漢書·霍去病傳》中,具有以下解釋:
來源與背景
根據《漢書》記載,霍去病征讨匈奴時曾“攻祁連山,揚武乎鱳得”。顔師古注指出,“鱳得”最初是匈奴境内的地名,後來被漢朝用作張掖縣的名稱。這表明該詞最初為音譯,後被中原王朝沿用。
字形與讀音
地理定位
漢代張掖郡的“鱳得縣”位于今甘肅省張掖市西北,是河西走廊的重要據點,見證了漢匈戰争與絲綢之路的曆史。
“鱳得”是匈奴語言音譯而來的古地名,後被漢朝設為張掖郡屬縣,其名稱中的單字無實際語義關聯,需整體理解。
《鱳得》(lí d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豐富、充足”。它由“魚”部首和“的”部分組成。
《鱳得》的部首是“魚”,意為魚類;它的筆畫數為16畫。
《鱳得》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沒有傳統的繁體形式。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字形可能有所不同。
1. 這個地方的資源非常豐富,生活得也很好。
2. 鱳得的食材讓這道菜更加美味可口。
組詞:鱳群、鱳海、鱳滿、鱳盈
近義詞:充足、豐滿、富足、豐盛
反義詞:缺乏、不足、貧瘠、匮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