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尾生之信的意思、尾生之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尾生之信的解釋

尾生:古代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他為守約而甘心淹死。比喻隻知道守約,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尾生之信"是源自《莊子·盜跖》的典故型成語,特指過分拘泥于承諾而不知變通的愚信行為。該典故記載尾生與女子相約橋下,洪水來臨仍固守約定抱柱而死,展現了對信用的極端堅守。

該成語包含三層語義内涵:

  1. 字面義:指尾生遵守橋下之約的具體事件,《漢語大詞典》釋為"堅守信約至死不渝"(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2. 引申義:演變為對教條式守信的批評,《中國古代成語典故辭典》強調其"不知權變"的核心語義(中華書局,2009年修訂版)
  3. 文化義:成為儒家"信"德讨論的經典案例,王力《古代漢語》指出該典故揭示"信近于義"的倫理邊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校訂本)

權威文獻中,《莊子》原文載:"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莊子·盜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數據庫收錄)。現代研究中,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将其歸為"反諷型寓言",體現道家對儒家倫理的哲學反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網絡擴展解釋

“尾生之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内容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故事背景:
    尾生是春秋時期魯國人,與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女子未至,河水暴漲,尾生為守約抱柱不離,最終溺亡(《莊子·盜跖》《史記·蘇秦列傳》均記載)。
  2. 文獻出處: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史記·蘇秦列傳》引用此典,強調“信如尾生”的極端性。

三、用法與評價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相關典故,可參考《莊子》《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懊惱曲白麻白日鬼保溫杯邊都護鞭樸不涯莐藩陳宮鏡笞督赤鐵礦蟲穿蟻蝕攢心當仁淡遠底也伽多樣統一二心三意放任自流繁陰風鏟腐腸給以犷惡海陉覈正火戰家母建除體蹇仄靜節庫房郎官湖牢什子瀝滴陋儀栾社鸾音鶴信茂茂明理末塵霓旌評薄凄淡青絲白馬畦苑拳頭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馬柔顔軟硬兼施三上伸道生報世準衰衣水浮子天隅同風香袋謝玄文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