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兵的意思、發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兵的解釋

[dispatch troops] 出兵作戰

詳細解釋

派出、調動或征集軍隊。《史記·殷本紀》:“ 周武王 於是遂率諸侯伐 紂 。 紂 亦發兵距之 牧野 。”《周禮·春官·典瑞》“牙璋以起軍旅”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以牙璋發兵,若今時以銅虎符發兵。”《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劉秀 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鬭野。”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諸道發兵或三二千人,勢力單弱……一切可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發兵(fābīng)是漢語中的軍事術語,指派遣軍隊出征作戰,強調軍事行動的主動性和組織性。其釋義與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解析

    • 發:本義為“派遣、出動”,引申為軍事動員(《漢語大詞典》。
    • 兵:指士兵、軍隊,古代亦指兵器(《古代漢語詞典》。

      組合意為“調動軍隊前往作戰”(《現代漢語詞典》。

  2. 詞性特征

    作動詞使用,主語多為政權或軍事統帥(如“朝廷發兵”“将軍發兵”),賓語常為作戰目标(如“發兵征讨”“發兵救援”)。

二、用法與語境

  1. 曆史軍事行動

    多用于描述古代戰争,如:

    “漢王發兵拒之,複軍成臯。”(《史記·項羽本紀》)

    指劉邦派遣軍隊抵禦項羽(《辭海》。

  2. 近義辨析

    • 出兵:與“發兵”義近,但更側重軍隊離開駐地(《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 興兵:強調發起戰争的整體行動,規模常大于“發兵”。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古代典籍

    《漢書·高帝紀》:“發兵距之,複取荥陽。” 記載劉邦派兵奪回戰略要地。

  2. 現代辭書

    《漢語大詞典》釋義:“調遣軍隊作戰”(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發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發兵”指派出軍隊進行作戰,常用于描述國家或軍事力量采取軍事行動。例如:“周武王發兵伐纣”“政府發兵維護邊境安全”。

二、使用場景

  1. 曆史與軍事領域:多用于古籍或曆史讨論中,如《史記》記載“纣亦發兵距之牧野”。
  2. 政治決策:涉及國家利益或社會秩序時,如“唐太宗曾因邊境問題考慮發兵”。
  3. 現代語境: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小說、軍事分析或成語引用,如“發兵征讨叛亂”。

三、古籍與例句

四、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五、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多見于書面或特定專業領域。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史記》《後漢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案奉便能筆翰如流播弄是非參麗殘念超逸絶塵成衰黜黑蔥青單弦牌子曲饤案丁籍府幹缟衣白冠海桑陵谷黑越越橫枝鴻庠宦評昏孽嚼鐵咀金矯形糾列拉交情狼亢爛椹列臣魯桑妙用明惑明蚤模特兒木鲸木那克鬧着頑女監泣辜祇樹林馺娑讪黜邵陽市社公聖主身肌式闾世母首子稅契順孝酸懶貪得無厭停眠銅山西崩,洛鐘東應頹壞外王父緯經烏呼五男二女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