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說中的赤鳳。《山海經·西山經》:“﹝ 昆侖之丘 ﹞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 郝懿行 箋疏:“鶉鳥,鳳也;《海内西經》雲, 昆侖 開明 西北皆有鳳皇,此是也。《埤雅》引 師曠 《禽經》曰:‘赤鳳謂之鶉。’”
(2).鹌鹑。 漢 徐幹 《中論·貴言》:“鶉鳥之性,善近人,飛不峻也,不速也。”
鹑鳥,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
泛指鹌鹑類小型鳥類
指體型圓小、羽色斑駁的雉科鳥類,特征為短尾、不善遠飛,常栖息于草叢農田。《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鹑鳥即鹌鹑的别稱。
特指鹌鹑
古文獻中常單稱"鹑",如《詩經·魏風·伐檀》"胡瞻爾庭有縣鹑兮",漢代毛亨注:"鹑,鳥也"(《毛詩故訓傳》)。《辭海》(第七版)釋義:"鹑,鳥名,即鹌鹑"。
因鹌鹑羽毛雜亂,古人以"鹑衣"喻衣衫褴褛。如《荀子·大略》載"子夏貧,衣若縣鹑",後世"鹑衣百結"成為經典成語(《漢語大詞典》)。
古代天文将南方朱鳥七宿中的"柳宿"稱為"鹑火"(《爾雅·釋天》),《左傳·昭公八年》亦有"歲在鹑火"記載,體現鳥形星象觀念。
權威參考來源
“鹑鳥”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鹌鹑
指一種小型鳥類,羽毛有斑紋,體态嬌小,不善高飛。古時稱羽毛無斑者為“鹌”,有斑者為“鹑”,後統稱“鹌鹑”。
例句:漢徐幹《中論》提到“鶉鳥之性,善近人,飛不峻也”,描述其習性溫和。
赤鳳(神話形象)
在《山海經·西山經》中,鹑鳥被描述為昆侖山上的神鳥,掌管天帝的服飾與器用,是鳳凰的一種,又稱“赤鳳”。
延伸:古籍《埤雅》引《禽經》稱“赤鳳謂之鶉”,進一步強化其神話色彩。
鹑鳥的雙重形象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神話細節,可參考《山海經》原文或權威注解(如、9)。
八風台邊亭邊緣海蔔工材官将軍蟾戶吵架叱索攢射盜據德類第舍肚包多民族國家縫紉詭僿含煦懽心火烙鐵火籠火焰山講是說非節撡驚悸嘅然可口刻露誇稱枯木逢春昆侖子狼牙棍聯璧淩跨隆中布衣鸾飛鳳舞落地秤迷見明字南京市飄篷飄灑潤毫灑塗神廬識才褷褷手鑪屬心私函松煙貪墨通功易事土簋晚秋寤懷顯淺小本經營小腸小幹邪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