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的意思、南京市的詳細解釋
南京市的解釋
簡稱“甯”。江蘇省省會。在省境西南部、長江沿岸,京滬、甯銅等鐵路交會于此。為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古名金陵、建康等。三國吳、東晉、宋、齊、梁、陳、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及民國均建都于此。1927年設市。人口2657萬(1995年)。化學工業占全國重要地位。特産雲錦、闆鴨。名勝古迹有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莫愁湖、雨花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長江大橋等。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等學校。
詞語分解
- 南的解釋 南 á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南北。南方。南面。南國(指中國南部)。南陲(南部邊疆)。南極。南半球。 姓。 北 南 ā 〔南無( 北?)〕佛教用語,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對佛尊
- 京市的解釋 .國都,京城。 元 尹志平 《西江月》詞:“莫羨喧譁京市,休辭淡薄山家。”.國都的交易市場。 清 孫诒讓 《周禮政要·金布》:“近年 廣東 、 湖北 、 福建 及南北洋始鑄銀圓而為數總不敵外洋之多
專業解析
南京市的漢語詞典釋義如下:
一、基礎釋義
南京市(Nánjīng Sh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會,簡稱“甯”,别稱“金陵”“建康”等。其核心含義包括:
- 地理位置:位于長江下遊南岸,東接長三角核心區,西連皖江城市帶,地理坐标為北緯31°14′至32°37′,東經118°22′至119°14′。
- 行政地位: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副省級市,國家批複确定的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門戶城市。
二、曆史與文化釋義
- 名稱淵源:
- “南京”意為“南方的京城”,源于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定都于此,為區别于元大都(北京)而命名。
- 古稱“金陵”源于戰國楚威王置金陵邑(來源:《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 文化象征:
- 六朝古都(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及明初、民國時期首都,承載“天下文樞”之譽(來源:《辭海》第七版)。
- 世界文學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9年評定),代表文化符號包括秦淮河、明城牆、雲錦等。
三、現代城市職能
- 經濟與科教:
- 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擁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雙一流高校,及紫金山實驗室等科研機構(來源:《中國城市發展報告》)。
- 交通樞紐:
- 京滬高鐵、滬甯城際鐵路交彙點,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為華東地區重要航空港(來源:《中國交通年鑒》)。
四、權威文獻佐證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江蘇省省會,曆史文化名城,長江下遊重要城市。”
- 《中國地名大辭典》載:“南京為曆代兵家必争之地,兼具江南文化底蘊與近代工業文明。”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詞典、地理文獻及曆史資料,未引用網頁故不标注鍊接。如需擴展可查閱《江蘇省志》《南京通史》等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
南京市是江蘇省省會,簡稱“甯”,也是中國重要的曆史文化名城和副省級城市。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地理位置:位于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遊,地理坐标範圍為北緯31°14'至32°37'、東經118°22'至119°14',總面積約6587平方千米。
- 曆史地位: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曾為六朝(三國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及民國時期的都城,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二、人口與行政區劃
- 人口:2025年相關數據顯示,轄區常住人口超過800萬。
- 行政區劃:下轄11個區,涵蓋城市中心及周邊區域。
三、經濟與特色
- 經濟地位:化學工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 特産:雲錦、闆鴨等傳統手工藝和食品聞名全國。
四、文化與名勝
- 文化遺産:作為曆史文化名城,擁有中山陵、明孝陵、南京長江大橋等著名景點。
- 别稱:古稱金陵、建康、石頭城等,這些名稱均與其深厚的曆史淵源相關。
如需更完整的行政區劃或當代經濟數據,可參考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最新報告(來源、5)。
别人正在浏覽...
半答兒缤翻場籍炒鱿魚襯袍稱體初元躭帶擋車工調取督府二賈風雅頌負逆俘擒輔助面積鳱鴠根牙磐錯格物窮理恒碣衡鏡化醒活銷銷護佑賤卒交加克辰殼子可作老夥計裂滅六朝文流泉陋儒漫口密率明火執杖民氣木木樗樗内忌旁撓炮船庖宰蒲葵箑乾浴親家任待攝葉十室舒心儵煜斯褕送竈縮衄通風報訊蛻殼頹陵望陽文虹铦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