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慨的樣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于玉》:“視所卧榻,鼠迹碎瑣;嘅然掃除,設席即寝。”
嘅然(kǎi rán)是古漢語中表示歎息、感慨的形容詞,常見于文言作品,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層:
本義為歎息聲
源自“嘅”的本義,《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但《廣韻》注“嘅,歎也”。其字形從“口”部,強調發聲動作,搭配“然”字後綴,構成形容歎息狀态的疊音詞。
來源:《廣韻·去聲·代韻》(中華書局2011年版)
引申為悲慨之情
在文學語境中,“嘅然”常承載深沉的情感色彩,如對時光流逝、壯志未酬的怅惘。王粲《登樓賦》中“心凄怆以感發兮,意忉怛而嘅然”,即借“嘅然”抒寫羁旅孤憤。
來源:《文選·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詩經》關聯表述
雖未直接使用“嘅然”,但《王風·黍離》“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的“噎”字,鄭玄箋釋為“憂不能息”,與“嘅”的歎息義相通,可見其情感源頭。
來源:《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唐宋詩文中的深化
蘇轼《赤壁賦》“托遺響于悲風”之歎,雖未用原詞,但其“愀然”的悲涼意境與“嘅然”高度契合,體現文人面對曆史興衰的典型情緒。
來源:《蘇轼文集·卷一》(中華書局1986年版)
《漢語大詞典》歸納為:
嘅然:形容歎息的樣子。多指因感慨、憂傷而歎息。
例句:清人章學誠《文史通義》載“撫卷嘅然,知音罕遇”。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3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387頁)
與近義詞“喟然”相比:
來源:《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嘅然”是承載中國古典憂患意識的典型詞彙,其語義根植于文人面對理想與現實落差時的情感宣洩,在詩賦、史論中成為精神共鳴的載體。
“嘅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方言變體,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方言研究文獻。
哀厚闇世半宵便帽草率從事操守忏陳插子車軲辘橙膏赤腫帝功丁香獨行其道對齊鵝溪白放神發芽率糞肥高枕勿憂光潔度規儆固要颔颏汗禢兒呵吓紅愁綠慘嚄嚄虎皮羊質賤出肩販踐盟劍玺膠黏接駁結彙記會基極謹飾救拔虧待潰散醪纩賣嘴烹滅皮闆輕財仗義窮期羣小祀日鍛月鍊社宗鼠步殊懸袒谪桃塞條科推造五雅銜訴下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