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松煙 ”。1.松木燃燒後所凝之黑灰,是制松煙墨的原料。 晉 衛铄 《筆陣圖》:“其墨取 廬山 之松煙、 代郡 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墨》:“至 唐 末…… 廷珪 父子之墨始集大成,然亦尚用松煙。” 宛敏灏 《黃山紀遊》:“制墨要配合牛皮膠和冰片等香料,但最主要的成分是松煙制成的墨灰。”
(2).指墨。 唐 安鴻漸 《題楊少卿書後》詩:“ 端溪 石硯 宣城 管, 王屋 松煙紫兔毫。” 宋 黃庭堅 《答王道濟寺丞觀許道甯山水圖》詩:“往逢醉許在 長安 ,蠻溪大硯磨松煙。”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文房四寳都拈住,謾把松煙試。” 清 孫道乾 《小螺庵病榻憶語》:“兒好墨成癖,知之者多所持贈,師 曹文孺 大令,并賜以詩雲:報與松煙三十笏,蘸毫憑學 衛夫人 。”
(3).指松林中的煙雲。 唐 白居易 《長安閑居》詩:“風竹松煙晝掩關,意中長似在深山。” 唐 許渾 《僧院影堂》詩:“日暮松煙空漠漠,秋風吹破妙蓮華。”
見“ 松煙 ”。
“松煙”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不同語境下可指代不同事物:
指松木不完全燃燒後凝結的黑色炭灰,是傳統制墨的重要材料。古代用松煙混合膠質制成墨錠,墨色深沉且持久。例如:
因松煙是制墨核心材料,故可引申為“墨”的代稱。例如:
指松林間缭繞的煙霭或炊煙,常用于描繪甯靜的山林景象。例如:
部分非權威資料提到“松煙”可比喻事物繁榮景象(如、2),但此用法在經典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文學引申。核心釋義仍以上述三點為主,參考來源綜合了詩詞、辭書及工藝記載。
松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包括松和煙。
松的拆分部首是木,總共有6畫。煙的拆分部首是火,總共有8畫。
松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西遊記》,其中有一句描述“錦帳雖然墨懸飛,卻是時來松煙馥”。意思是錦帳上雖然飛揚着墨色,但卻散發着松煙的香氣。
在繁體字中,松煙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松的寫法為“㝵”,讀音為sōng,表示一種常見的植物,松樹。煙的寫法為“菸”,讀音為yān,表示産生煙與煙霧。
以下是一些對“松煙”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在山林中聞到了松煙的味道。
2. 冬日裡,爐火熊熊中升起了一縷縷松煙。
3. 散步在松林中,松煙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令人心曠神怡。
一些與“松煙”相關的詞語有:
1. 松香 - 指松樹所分泌的樹脂。
2. 煙霧 - 指燃燒或蒸發時所産生的霧狀物質。
3. 松柏 - 指松樹和柏樹,常用來表示高尚的品德或氣節。
與“松煙”相反或相反的詞語可能沒有明确的詞語對立關系。
總而言之,“松煙”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通常用來描述松樹的香氣和煙霧的氣息。在文學作品中,它常被用來形容山林的甯靜和美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