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rruption]貪圖財利
貪以敗官為墨。——《左傳·昭公十四年》
(1).貪污。語本《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為墨。” 杜預 注:“墨,不絜不稱。” 唐 元稹 《叙奏》:“會 潘孟陽 代 礪 為節度使,貪墨過 礪 。” 明 邱橓 《陳吏治積弊八事疏》:“貪墨成風,生民塗炭。” 清 顧炎武 《日知錄·除貪》:“ 宋 初郡縣吏,承 五季 之習,黷貨厲民,故尤嚴貪墨之罪。”
(2).指貪官污吏。 宋 蘇轼 《繳詞頭奏狀·陳繹》:“既以貸其除名,今復與之大郡,将使貪墨無恥,復蠹 兗 民。” 明 張居正 《答應天巡撫宋陽山論均糧足民書》:“懲貪墨,則閭閻無剝削之擾。” 章炳麟 《讨滿洲檄》:“在昔大酋 弘曆 ,常善任用貪墨,因亦籍沒其家,以實府臧。”
“貪墨”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形容官員貪污或貪圖財利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低權威網頁中提到的“形容文章繁瑣”缺乏古籍支持,建議以權威解釋為準。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左傳》《蘇轼文集》等文獻。
貪墨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人們過分貪愛墨汁,指文人好墨,特指書畫家或學者過分追求墨汁的質量或數量。
貪墨的拆分部首是貝和土,共10筆。
貪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呂氏春秋·射覆蔡侯譏義》:“倡和者,貪墨苦禁碑,焚詩書毀記,務得其聲,以欺富人而博于朝廷。”這表達了人們貪戀墨水的意思。
貪墨的繁體字為「貪墨」。
在古時候,貪墨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貪墨->貪墨->]虀#。傳統上,漢字的形體是有一定變化的,所以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稍有不同。
1. 他是一位貪墨成性的書法家,收藏了大量名家的墨迹。
2. 這位學者貪墨心切,每天都會花數小時研究不同種類的墨汁。
貪墨的相關詞語有:貪墨者、貪墨不已、貪墨多端。
貪墨的近義詞包括:愛墨、偏愛墨汁、迷戀墨水。
貪墨的反義詞可以是:厭惡墨汁、不喜歡書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