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諸葛亮 。 金 元好問 《鄧州城樓》詩:“ 隆中 布衣不復見,浮雲西北空悠悠。”參見“ 隆中對 ”。
“隆中布衣”是一個漢語成語,特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不僅指代諸葛亮本人,還隱含對隱逸賢才的贊美,常用于文學作品中,強調“出身平凡卻胸懷大略”的形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詞條或元好問詩作解析。
《隆中布衣》是一個成語,表示在官場上從事平凡工作的人。隆中是指隆中縣,而布衣則是指普通百姓所穿的衣服。這個成語形容一個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人,在艱苦環境中自力更生,勇往直前,逐漸取得成功。
《隆中布衣》的部首分别是阝、月、衣,并且總共有11個筆畫。
《隆中布衣》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陳涉世家》。據說,陳勝、吳廣兩位起義将領在叛亂起義之初,并沒有身份地位的人來投靠他們。其中就有一位叫作劉邦的人,他是隆中縣的一個平民,穿着布衣上山投奔陳勝、吳廣。後來,劉邦逐漸嶄露頭角,并最終成為中國曆史上偉大的創業者和帝王。因此,陳勝感歎說:“布衣遙望隆中,加之長者,先生有以十萬之衆矣。”這句話中的“布衣遙望隆中”就被後人引用,并演化為了《隆中布衣》這個成語。
《隆中布衣》的繁體字為《隴中布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遷。不過,《隆中布衣》這個成語的字形相對穩定,沒有發生較大變化。
他雖然隻是一位普通的白領工人,卻在公司裡展現出強烈的責任感和領導能力,成為了隆中布衣。
- 隆中:指隆中縣之意,可組成隆中飯店、隆中人等詞語。 - 布衣:意指普通人,可組成布衣之交、素衣青春等詞語。
近義詞包括窮困潦倒、衣食無憂。
反義詞包括富甲一方、富可敵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