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籍伍符的意思、尺籍伍符的詳細解釋
尺籍伍符的解釋
指記載軍令、軍功的簿籍和軍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則。《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 司馬貞 索隱:“尺籍者,謂書其斬首之功於一尺之闆。伍符者,命軍人伍伍相保,不容姦詐。”《新唐書·班宏傳》:“今軍在節度,雖有尺籍伍符,省署不校也。” 清 錢謙益 《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制》:“尺籍伍符之必計,而一粒一鍰之不遺。”
詞語分解
- 尺籍的解釋 .書寫軍令、軍功等的簿籍。《史記·循吏列傳》:“﹝ 子産 為相﹞五年,士無尺籍,喪期不令而治。” 張守節 正義:“言士民無一尺方闆之籍書。”參見“ 尺籍伍符 ”。.指軍籍。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志
- 伍符的解釋 .古代軍中各伍互保的符信。《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 司馬貞 索隱:“伍符者,命軍人伍伍相保,不谷姦詐。”.泛指軍隊中的簿冊。 清 錢謙益 《兵部職方清
網絡擴展解釋
“尺籍伍符”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現多作為成語使用,主要用于書面語境。以下從詞源、釋義、結構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源出處
該詞最早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原文為:“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司馬貞索隱對此注解:“尺籍者,謂書其斬首之功于一尺之闆;伍符者,命軍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詐。”
二、具體含義
-
字面解析
- 尺籍:指古代記錄軍功的竹簡或木闆,長度約一尺,專門記載士兵斬敵首級的戰功。
- 伍符:軍隊中五人一“伍”,要求同伍士兵互相擔保,防止内部出現奸細或違反軍規的行為。
-
綜合釋義
合指古代軍隊中用于管理軍令、軍功的簿籍制度,以及士兵之間的連保機制,體現了嚴格的軍事紀律和功過記錄體系。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賓語、定語,屬于聯合式成語(如“~之必計”)。
- 語體色彩:多用于書面語,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
- 近義詞:尺竹伍符。
四、曆史背景
這一制度反映了秦漢時期軍隊管理的精細化,通過“伍符”實現基層士兵的互相監督,通過“尺籍”量化戰功,為軍爵晉升提供依據。清代錢謙益曾沿用此典,如“~之必計,而一粒一锾之不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及清代文獻《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尺籍伍符(Chǐ Jí Wǔ Fú)是一個四字成語,意思是官員和百姓身份的标準和準則。下面是關于這個成語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尺(chǐ):部首尺,總筆畫4;
- 籍(jí):部首米,總筆畫9;
- 伍(wǔ):部首亻(人),總筆畫6;
- 符(fú):部首竹,總筆畫11。
來源:
《尺籍伍符》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左傳》。根據《左傳》的記載,春秋時期的魯國有一位名叫季孫陽(Jì Sūn Yáng)的官員,他要求官民之間要遵守嚴格的标準和規定,以确保社會秩序的穩定和公平。他制定了一套針對官員和百姓的身份标準和準則,以尺度、籍貫、伍卒、符號等來界定。
繁體寫法:
尺籍伍符(繁體:尺籍伍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尺籍伍符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字形可能略有差異。
例句:
我們應該按照尺籍伍符的标準去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和地位。
組詞:
尺規矩、籍籍無名、伍伍皆是、符合規定
近義詞:
身份準則、規定标準
反義詞:
無章法、破壞秩序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