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布路的意思、布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布路的解釋

謂分路走散。《左傳·襄公三十年》:“ 鄭 伯有 耆(嗜)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擊鐘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自朝布路而罷。” 杜預 注:“布路,分散。”《新唐書·陸贽傳》:“師一挫傷,則乘其危橈,布路東潰。”《資治通鑒·唐僖宗廣明元年》:“百官退朝,聞亂兵入城,布路竄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布路"為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核心語義由"布"與"路"二字共同構成。《漢語大詞典》記載:"布"作動詞時指鋪陳、散布,如《禮記·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路"指供通行的道路,《說文解字》釋為"道也"。二字組合引申出"分散在道路上"的意象,常見于曆史文獻描述人員離散的場景。

該詞典《左傳·襄公三十年》鄭國大夫子産治政的典故中可見典型用例:"鄭伯有耆酒,子晳以驷氏之甲伐而焚之。伯有奔雍梁,醒而後知之,遂奔許。大夫聚謀,子皮曰:『仲虺之志雲:亂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國之利也。』罕、驷、豐同生,伯有汰侈,故不免。子産舉其屍諸市,不哭,曰:『兄弟而及此,吾從天所與。』伯有死于羊肆,子産襚之,枕之股而哭之,斂而殡諸伯有之臣在市側者。既而葬諸鬥城。子驷氏欲攻子産,子皮怒之曰:『禮,國之幹也。殺有禮,禍莫大焉。』乃止。于是遊吉如晉還,聞難不入,複命于介。既複命,袒、括發,即位哭,三踴而出。遂奔晉。從者如群臣,至于绛。晉人曰:「何故?」對曰:「布路而散,将焉入?」"(來源:漢典網)此處的"布路"即指鄭國大夫遊吉的隨從人員分散于道路的景象。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主要作為研究先秦文獻的訓诂學材料。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強調:"凡雲布路者,猶今言星散也",準确揭示了該詞"如星鬥散布道路"的比喻義。

網絡擴展解釋

“布路”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1. 古代漢語中的含義
    指“分路走散”或“分散”,常見于古籍。例如:

    • 《左傳·襄公三十年》記載“皆自朝布路而罷”,杜預注“布路,分散”。
    • 《新唐書·陸贽傳》提到軍隊潰敗時“布路東潰”。
  2. 現代方言中的引申義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如、5)提到,在地方方言中可表示“嘚瑟、自大驕傲”等含義,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需謹慎使用。

  3. 其他場景的借用
    現代偶爾用于地名或機構名,如“烏蘭察布路”“内蒙古高路公司發布路況信息”,此處“布路”僅為名稱組合,無特殊詞義。

主流解釋為古代“分散、分路”之意,方言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考證。建議在正式場合優先采用古籍記載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參望乘方斥臣池魚擋子登翼貂續都統籠飯盂法像分好枌槚附從閣不住公功顧恺之海瑞禾本科回檻兼寸蹇厄剪滅兼任郊天赦郊囿夾袍金石契籍稅久時浪聲浪氣羸蹇遼甯大鼓料物林泉約離世絕俗柳條亂朝盲雨缦樂悶騰騰門衞邈散民言棄之如敝屣起子驅翻覰觎牣積溶溶曳曳三反四覆神蓋時運不齊守長説古談今樹異貪圖鐵杵成針外港無多小李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