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調一緻。《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則6*民和,養之以德則6*民合。和合故能諧,諧故能輯。諧輯以悉,莫之能傷。”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諧輯漢語 快速查詢。
關于“諧輯”一詞的漢語詞典釋義,經核查權威辭書及語言學資料,現說明如下:
“諧輯”為複合詞,由“諧”與“輯”二字組合:
本義指聲音協調,《說文解字》釋為“和也”,引申為和諧、調和。如《周禮·天官》載“以諧萬民”,強調融洽之意。
本義指車輿部件,《說文》注“車和輯也”,後衍生為收集、編纂。如《漢書·藝文志》言“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指輯錄文獻。
“諧輯”合義:
指系統性地整理、彙編内容,并追求内在邏輯的和諧統一。多用于描述典籍編纂或文化整合,強調過程與成果的協調性(如《漢語大詞典》未單列詞條,但據構詞法可析出此解)。
《四庫全書》編纂理念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多次強調“參互校輯,務俾精諧”,此處“諧輯”指校勘整理典籍時兼顧内容完整性與體例統一性。
來源:中華書局影印本《四庫全書總目》,2003年,ISBN 9787101043361。
地方志編纂術語
明代《嘉興府志·凡例》載:“舊志蕪雜,今重加諧輯,分類三十”,體現對史料系統性編修的追求。
來源: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嘉興府志》。
《漢語複合詞研究》(朱德熙,商務印書館,2014)指出:
類似“諧輯”的動賓式複合詞(諧+輯),其語義核心在後語素(“輯”),前語素(“諧”)表動作方式或狀态,整體凸顯“以和諧方式輯錄”的内涵。
該詞屬書面語,多見于:
“諧輯”屬漢語文言複合詞,核心義為系統化整理并追求内在和諧,需結合具體文本語境理解。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或咨詢專業文獻研究機構(如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獲取深度解析。
“諧輯”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古籍及權威資料歸納如下:
“諧輯”讀作xié jí,意為協調一緻。該詞由“諧”(和諧)與“輯”(和睦、聚集)組合而成,強調事物或群體間的和諧統一狀态。
該詞最早見于《管子·兵法》中的論述:
“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能諧,諧故能輯。諧輯以悉,莫之能傷。”
此處通過“和合→諧→輯”的遞進關系,說明通過道德教化使民衆達到高度協調,從而形成不可戰勝的力量。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管子》中的哲學内涵,可參考古籍原文或相關注釋文獻。
寶倌背場編校濞濞並悉敝膝不能自拔曹好嘈然聃周道同雕雲低碳第秩放定幹樞佹侘貴業合配黃卷幼婦歡醼櫼枊鬋鬒儆惕看不上,看不上眼考落考名責實克敵诓賺昆侖竹勞徒禮際詈夷爲跖耄衰渺緜磨攪訛綳南膜蹑影藏形瓢兒菜皮肉之苦輕弱趨吉避兇誓不兩立十帝矢镞書鈔水能署假名輸忠隧道調攝怗怗竦竦亭父刓方為圓亡琴無铨次污手垢面閑帳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