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尺籍伍符的意思、尺籍伍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尺籍伍符的解释

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司马贞 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於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姦诈。”《新唐书·班宏传》:“今军在节度,虽有尺籍伍符,省署不校也。”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制》:“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尺籍伍符是古代中国军事制度中的专有名词,分指两种不同的军事文书或凭证,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法律效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尺籍

    指记录军功、军令或士兵信息的簿册文书,因书写于长约一尺的竹简或木牍上得名。其核心功能是登记军队编制、人员名册及军功奖惩,作为军队管理的法定依据。

    出处:《史记·循吏列传》载“司马穰苴立法,尺籍伍符,严军令而行”,表明其与军法直接关联 。

  2. 伍符

    “伍”为古代军队最小编制单位(五人为伍),“符”即凭证。伍符是士兵所属编队的身份证明文件,用于校验军队编制、防止逃兵及冒名顶替。

    出处:《周礼·夏官》提及“五人为伍,伍各有符”,强调其作为基层军事组织的身份核验功能 。

二、制度功能与历史背景

三、典籍例证

四、现代引申义

今多用于比喻严格的管理规范或程序性约束,如“企业人事管理如尺籍伍符,层层分明”。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卷3页217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尺籍”“伍符”词条
  3.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陈高华著,中华书局,2018年,第四章第二节
  4. 汉典(zdic.net)释义引证库
  5. 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古籍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尺籍伍符”是一个古代军事术语,现多作为成语使用,主要用于书面语境。以下从词源、释义、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源出处

该词最早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原文为:“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司马贞索隐对此注解:“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

二、具体含义

  1. 字面解析

    • 尺籍:指古代记录军功的竹简或木板,长度约一尺,专门记载士兵斩敌首级的战功。
    • 伍符:军队中五人一“伍”,要求同伍士兵互相担保,防止内部出现奸细或违反军规的行为。
  2. 综合释义
    合指古代军队中用于管理军令、军功的簿籍制度,以及士兵之间的连保机制,体现了严格的军事纪律和功过记录体系。

三、用法与结构

四、历史背景

这一制度反映了秦汉时期军队管理的精细化,通过“伍符”实现基层士兵的互相监督,通过“尺籍”量化战功,为军爵晋升提供依据。清代钱谦益曾沿用此典,如“~之必计,而一粒一锾之不遗”。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史记》相关篇章及清代文献《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制》。

别人正在浏览...

宝贝疙瘩布袋里老鸦晨宵趣督促中导航卫星道家大水冲了龙王庙打照会雕鞍钓名掉尾垌田法国封垤风风傻傻尃濩拊翼感私隔眼瑰怪贵治黑咕咙冬花船幻灯片焕扬回图使匠黎僬僚皦日家税节盖解位戒装骥騄卷子狂慝刘海弄堂房子螺丝母绵绵缗缗谋臣武将眤眤圮毁披毛求瑕签声千载难遇濡沃三言二拍神奥市梢头説中寺丞斯文扫地檀香梅天真烂漫呜乎销失遐篇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