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邈然的意思、邈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邈然的解釋

(1).遙遠貌。《韓詩外傳》卷五:“邈然遠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樂也。”《晉書·孔坦傳》:“深明足下慷慨之懷,深痛足下不遂之志。邈然永隔,夫復何言!” 唐 白居易 《寄行簡》詩:“相去六千裡,地絶天邈然。”亦指久遠。 宋 葉適 《宿石門》詩:“邈然百世後,未忝騷人風。”

(2).高遠貌。《三國志·吳志·步骘傳》:“至其純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當世,保全名行,邈然絶俗,實有所師。” 晉 陶潛 《詠貧士》之四:“ 袁安 困積雪,邈然不可幹。”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蔭卧林薄,邈然自怡。” 宋 秦觀 《財用上》:“士大夫矯枉過直,邈然以風裁自持,不復肯言財利之事。”

(3).猶茫然。《文選·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張銑 注:“率爾,謂文速成;邈然,謂文遲成也。” 北周 庾信 《賀新樂表》:“若使詳其音律,是所邈然,但能記其鏗鏘,於斯為幸。” 清 曾國藩 《林君殉難碑》:“又明年, 國藩 師次于此,弔君殉難之所,尋逝者之白骨,邈然其不可復識矣。”

(4).懵懂貌。 唐 韓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銘》:“復拜中書舍人,既至京師,儕流無在者,視同列皆邈然少年,益自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所接皆邈然少年,無可論舊事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邈然"為漢語書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核心含義:

一、空間與時間上的遙遠狀态

  1. 本義指空間距離極遠,如"邈然山河"形容山川相隔的遼遠景象;
  2. 引申指時間跨度久遠,《韓詩外傳》卷五有"邈然久矣"的表述,強調時間流逝帶來的滄桑感;
  3. 詞源可追溯至篆書"邈"字結構,包含"辵"(行走)與"貌"(形态),組合表達漸行漸遠的動态過程。

二、情感與心理的疏離狀态

  1. 形容人際關系淡漠疏遠,如《宋書·王弘傳》"親賢邈然";
  2. 引申指精神境界超脫凡俗,《晉書·夏侯湛傳》用"邈然有淩雲之氣"描寫超凡心境;
  3. 現代漢語多用于"邈然處之"等表達,指以超然态度應對世事。

該詞常見近義詞包括"渺然""曠遠",反義詞有"切近""親昵"。在古詩文中的運用往往營造蒼茫悠遠的意境,如李白《古風》"去天三百裡,邈爾與世絕"。

參考來源:教育部《古代漢語詞典》(2014版)、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網絡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數字平台。

網絡擴展解釋

“邈然”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miǎo rán,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綜合解釋:

  1. 遙遠貌
    形容空間或時間上的遙遠。例如白居易《寄行簡》中“相去六千裡,地絶天邈然”,強調地理距離的遼遠;宋代葉適《宿石門》中“邈然百世後”則指時間久遠。

  2. 高遠貌
    多用于形容品格、境界的高遠超脫。如《三國志·吳志·步骘傳》提及“邈然絶俗,實有所師”,陶淵明《詠貧士》中“邈然不可幹”均表現人物精神層面的高潔。

  3. 茫然、恍惚
    指思緒遲緩或模糊不清的狀态。陸機《文賦》中“含毫而邈然”形容文思遲滞,張銑注:“邈然,謂文遲成也”。

  4. 懵懂貌(較少見)
    此義項在古籍中使用頻率較低,如漢典提到“懵懂貌”,但具體例證較少。


典型用例: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側重。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漢典》《韓詩外傳》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寶箱百稱百無一用保持曲線寶緒便然筆杆不華躔次稱諱川壅必潰詞級疵下黨團單帳玎玎獨貴獨賤二聲訪尋封神演義富壽甘淵高粱帽子孩提候诇候奄護路将次揃刈嘉祯祭門祭史久佚橘監隽髦浪濤碐磳了義掠影麟振龍蛇飛舞冒不失篾纜密撰畔離破冢青黏人生如寄日出三竿濡澤桑榆暖沈香亭睡鋪碩膚四傑咷笑同聲惟獨五香飲饷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