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甲的意思、敕甲的詳細解釋
敕甲的解釋
五代 時對卑職官員不發告身,中書省錄其授官制辭編號備案謂之“敕甲”。《新五代史·雜傳十七·劉嶽》:“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輸朱膠紙軸錢然後給,其品高者則賜之,貧者不能輸錢,往往但得敕牒而無告身, 五代 之亂,因以為常,官卑者無復給告身,中書但録其制辭,編為敕甲。”
詞語分解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甲的解釋 甲 ǎ 天幹的第一位,用于作順序第一的代稱:甲子。花甲(六十歲的人)。 居于首位的,超過所有其它的:甲等。 古代科舉考試成績名次的分類:一甲(名為“進士及第”);二甲(名為“進士出身”);三甲(名為“
網絡擴展解釋
“敕甲”一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1. 成語含義(激勵将士)
指皇帝親自下令為将士頒發甲胄,象征對軍隊的認可與鼓舞。該用法源于古代戰争時期,通過授予防護裝備提升士氣,激勵士兵奮勇作戰。現代引申為對他人勇氣的贊賞或面對挑戰時的自我激勵,常用于表達支持性語境。
2. 五代官職制度
指五代時期對低級官員的特殊任命方式。具體流程為:中書省将授官诏令(敕)編號存檔,但不發放正式任命文書(告身)。這種做法主要針對品階較低的職位,可能與節省行政成本或簡化流程有關,如《新五代史》記載貧困官員常因無力支付文書費用而僅獲“敕甲”。
注意:兩種解釋分别適用于文學比喻與曆史制度場景。若涉及具體文獻解讀,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指向哪一種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敕甲》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皇帝下發的命令和制令,它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敕』字的部首是『攴』,總共有12個筆畫;『甲』字的部首是『田』,總共有5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在古代,『敕甲』是由皇帝頒發的一種命令和制令,通常用來授予功勳卓著的軍事将領,作為對他們的表彰和獎勵。
關于繁體字方面,『敕甲』的繁體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區别。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敕甲』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差異。
以下是一個關于『敕甲』的例句:皇帝親自頒布『敕甲』,授予将領最高的軍事榮譽。
與『敕甲』相關的組詞有:敕書、敕令、敕勒等。
『敕甲』的近義詞包括:谕旨、制書、制令等。
『敕甲』的反義詞則為:廢止、取消、廢棄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