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敕授的意思、敕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敕授的解釋

唐 制,朝廷封授六品以下官稱“敕授”。《資治通鑒·唐睿宗景雲元年》:“舊制,三品以上官冊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敕授是中國古代職官制度中的一種任命方式,特指由皇帝直接下诏書(敕書)授予中低級官員官職的行為,區别于更高規格的“制授”和“冊授”。其核心含義與特點如下:

  1. 任命主體與形式

    敕授的任命權專屬皇帝。任命時,皇帝會頒發專門的敕書(诏令文書的一種),明确授予官職。這體現了皇權對官員任免的直接掌控。

  2. 官職品級範圍

    敕授主要適用于五品及以下的中低級官職。例如在唐代,三品以上官職通常由更隆重的“冊授”任命,而五品至三品(或特定六品)官職則由“制授”任命,敕授則覆蓋了品級更低的官員群體。這是唐代官制中“三品以上冊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原則的具體體現。

  3. 制度規範與程式

    敕授并非隨意行為,而是遵循特定的法律程式和制度規定。唐代的《唐六典》《通典》等典籍詳細記載了不同品級官職對應的任命方式。吏部(負責文官選任)或兵部(負責武官選任)會根據規定程式提名候選人,經審核後,由皇帝以敕書形式正式任命。

  4. 與“制授”“冊授”的區别

    • 冊授:用于任命最高級别的官員(如三品以上宰相、親王等),儀式最隆重,需使用冊書。
    • 制授:用于任命較高級别的官員(如五品至三品或特定六品官),使用制書。
    • 敕授:用于任命中低級官員(六品及以下),使用敕書,程式相對簡化。

權威參考來源:

“敕授”是古代(尤以唐代制度為典型)皇帝通過頒發敕書,任命五品及以下中低級官員的特定方式。它體現了皇權對官僚體系人事任免的直接控制,并與更高規格的“冊授”“制授”共同構成了等級分明的職官任命制度。其具體適用範圍和程式在《唐六典》《通典》等權威典籍中有明确規定。

網絡擴展解釋

“敕授”是古代中國(尤其是唐代)官職授予制度中的特定術語,其含義與使用場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敕授”由“敕”(皇帝诏令)和“授”(賦予官職)組成,指通過皇帝敕令授予官職。這一制度主要用于唐代,代表皇權的直接任命。

二、曆史背景與等級劃分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唐代官職授予分三級:

  1. 冊授:三品以上高官,需經冊封儀式(如宰相、節度使等)。
  2. 制授:五品以上官員,通過正式诏書任命(如州刺史)。
  3. 敕授:六品及以下官職,由皇帝直接發布敕令任命(如縣令、低級文官)。

三、使用場景

四、延伸意義

該詞也引申為權威者對下屬的正式任命,強調自上而下的權力行使。例如明清時期雖無嚴格敕授制度,但“敕封”等類似概念仍存。

提示:如需具體曆史案例或與其他任命方式的對比,可查閱《資治通鑒》或唐代典章制度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侯罷朽贲隅成分騁逐吃穿用度串車處困辭決簇簇粗雜大不韪代號道義額溢發揚踔厲飛禍風蓋豐肴馮媛封冢浮譌負盟富豔鈎挐詭道鬼躁珪甑龜占過患皇天不負有心人交懷雞蛋青金镯刊闆空華外道爛腸酒立地生根镂象馬面牛頭彯組鉛刀一割七澤撒的撒氣聖王受寒收繳戍守梭霞歎嘉鐵鷹同貌托幼無象五字鮮苞鄉曲顯美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