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給的意思、諧給的詳細解釋
諧給的解釋
謂诙諧而敏于言辭。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 蔡攸 初以 淮康 節領相印, 徽宗 賜曲宴,因語之曰:‘相公公相子。’蓋是時 京 為太師,號‘公相’。 攸 即對曰:‘人主主人翁’。其善為諧給如此。”
詞語分解
- 諧的解釋 諧 (諧) é 和,配合得當:和諧。諧調(俹 )。諧音。 滑稽:诙諧。諧趣。諧谑(诙諧逗趣)。亦莊亦諧(既嚴肅又诙諧)。 (事情)商量好,辦妥:事諧。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給的解釋 給 (給) ě 交付,送與:給以。給予。送給。獻給。 把動作或态度加到對方:給他一頓批評。 替,為:給大家幫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給火燒掉了。 把,将:請你隨手給門送上。 給 (給) ǐ 供應:供
網絡擴展解釋
“諧給”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é gěi,其核心含義為诙諧而敏于言辭,即形容人談吐幽默且反應敏捷。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定義:指言辭既幽默風趣又對答如流,常見于描述人的語言風格。例如《老學庵筆記》記載,宋代蔡攸與宋徽宗對話時,以“人主主人翁”巧妙回應“相公公相子”,展現了“諧給”的特點。
2.語境與用法
- 曆史用例: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如宋代陸遊的筆記,強調語言機敏與诙諧的結合。
- 現代延伸:可類比當代“幽默風趣”“妙語連珠”等表達,但更側重反應速度與語言技巧的結合。
3.相關辨析
- 易混淆詞:需注意與成語“口諧辭給”(kǒu xié cí jǐ)區分,後者特指言辭敏捷且诙諧,而“諧給”更偏向整體語言風格的描述。
- 結構分析:“諧”指幽默和諧,“給”此處取“敏捷”義(讀gěi),二字組合突出語言的雙重特質。
4.權威參考
- 漢典等權威工具書明确其定義,部分網頁補充了曆史用例及拼音标注。需注意低權威網頁可能存在重複或擴展内容,建議以高信源為準。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老學庵筆記》原文或語言學專著,獲取更豐富的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諧給
諧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字面意思是“和諧的贈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諧(讠+亥):部首是言,總共有7畫。
給(纟+合):部首是纟,總共有14畫。
來源
諧給一詞起源于古代禮儀,是用來形容贈送物品時所表達的一種祝願。諧在這裡表示美好、和諧的意思,給則表示贈送、給予。
繁體
諧給的繁體是「諧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諧給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大緻上是諧字和給字的結合,形成一種特定的字形。
例句
1. 他諧給了一份精美的禮物表達了對我的祝福。
2. 在這個節日裡,我們互相諧給,共同分享快樂。
組詞
諧和、給予、贈送
近義詞
贈予、賜予
反義詞
索要、剝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