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終的意思、受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終的解釋

承受帝位。《書·舜典》:“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 孔穎達 疏:“受終者, 堯 為天子,於此事終而授與 舜 。故知終謂 堯 終帝位之事,終言 堯 終 舜 始也。”《隋書·地理志上》:“ 高祖 受終,惟新朝政, 開皇 三年,遂廢諸郡。”《舊唐書·哀帝紀》:“人道寖薄,陰隲難徵,然以此受終,如何延永!” 宋 孔平仲 《續世說·術解》:“天之所命,王者不死。今已在宮内,是陛下眷屬,更三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雖受終易姓,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受終”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語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君主接受天命或禅讓,繼承帝位。該詞源自上古文獻,常用于描述政權交替的合法性。以下從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受終”由“受”與“終”構成,字面意為“接受終結”,特指前代君主終結統治後,繼承者接受天命或禅讓獲得統治權。《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承受帝位”,強調政權交接的儀式性與天命所歸的象征意義。

二、曆史沿革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舜典》:“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記載舜通過禅讓制繼承堯的帝位。漢代鄭玄注《尚書》時稱“受終者,承堯之終事也”,突顯其“承續前朝基業”的政治内涵。唐宋時期擴展為涵蓋王朝更疊的合法性表述,如《舊唐書》載“高祖受終,改物君臨”。

三、文化意義 在儒家典籍中,“受終”與“天命觀”緊密關聯,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強調“王者受命于天”,賦予政權神聖性。現代學者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指出,該詞折射出古代“以德承天”的權力傳承倫理體系。

注:文獻來源包括《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版)、《尚書正義》(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及王國維《觀堂集林》(中華書局1959版)等權威出版物。

網絡擴展解釋

“受終”是一個曆史性較強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帝王繼承或接受帝位的過程。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詞義:指君主承受或繼承前朝的帝位,通常用于描述政權更疊時新君通過禅讓、遺诏等方式正式即位的過程。例如:

二、讀音與構成

三、曆史背景與用法

  1. 起源:最早見于《尚書》,記錄上古禅讓制下的權力交接。
  2. 適用場景:多用于史書、典籍中,如《隋書》《舊唐書》等,描述王朝更替時的合法性表述。
  3.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僅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

四、注意事項

如需查閱原始文獻或更多用例,可參考《尚書·舜典》及《隋書》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謷色奧隅絆拘班旋邊樓變詐臂章撥雲見日長牌成團打塊遲佪措大擋車筜篁隄防堆垛死屍方張芳芷風旗風陣鲋禺改柯易葉鬼擊姣色金谷宴抗墜空策狂朋恠友兩敗俱傷廉平曆練老成禮帽立男流走緑林大盜羅罻螺旋槳冒兒咕咚拟物抛聲衒俏強最清都紫微求親靠友軟化呒啥閃逃釋黻詩話氏譜詩逸說東道西銅樂隊拖沓圖紙享烝仙醞瞎謅邪汙協心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