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防備嚴密,則壞人沒法鑽空子。《水浒傳》第二四回:“我哥哥為人質樸,全靠嫂嫂做主看覷他。常言道:表壯不如裡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麼?豈不聞古人言:籬牢犬不入。”
“籬牢犬不入”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拼音為lí láo quǎn bù rù,字面意思是“籬笆編得結實,狗就鑽不進來”。比喻自身品行端正或防備嚴密時,壞人便無法接近或鑽空子。
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傳》第二十四回。武松勸潘金蓮時提到:“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麼?豈不聞古人言:‘籬牢犬不入’。”。
強調自我約束與防範的重要性: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權威詞典。
《籬牢犬不入》是一句成語,意思是指得到謹慎保護的事物,不容易被外界的幹擾和侵犯。
《籬牢犬不入》這句成語的部首拆分為竹(⺮),共有14個筆畫。
《籬牢犬不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子曰:‘籬則展,犬則吠,非禮也。’”,意思是說有人在籬笆外走過,犬隻便會叫,這不是合乎禮節的行為。後來,人們把“籬則展,犬則吠,非禮也”這句話簡化為《籬牢犬不入》這個成語,以形象地比喻那些有防備心防的人或事物。
繁體字為《籬牢犬不入》
古時候《籬牢犬不入》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意義不變。
他對自己的個人信息非常小心,如同《籬牢犬不入》。
組詞:籬笆、護欄、高牆
近義詞:高防、嚴防、鐵壁銅牆
反義詞:尋常、敞開、無防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