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作綠肥的農作物。如紫雲英、金花菜等。參見“ 緑肥 ”。
緑肥作物(綠肥作物)是指專門種植或野生采集,通過将其綠色莖葉翻壓入土壤或漚制後作為肥料使用的植物。這類作物主要用于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有機質,屬于可持續農業的重要實踐。
主要類型
主要作用
常見種類
包括紫雲英、苕子、草木樨、柽麻、田菁、紫穗槐、肥田蘿蔔、荞麥等。例如,光葉紫花苕在雲南煙區廣泛種植,每畝鮮草産量可達1500-2100公斤。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種植技術或區域適應性,可參考(漢典)、(長景園林網)等來源。
《緑肥作物》是指在農作物輪作中,種植用以提供土壤養分、改善土壤結構和防治病蟲害的特定植物。緑肥作物通常在主要作物收獲後種植,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緑肥作物》的部首是「⺡」,它屬于「⺡」部首的一部分。它的拆分部首是「⺡」和「艸」。其總共有15個筆畫。
《緑肥作物》的繁體字為「綠肥作物」。
在古時候,「緑肥作物」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是,「緑肥作物」的基本含義和現代寫法相同。
1. 為了改善土壤的質量,農民種植了一些緑肥作物。
2. 留出一部分田地種植緑肥作物是有益的,因為它有助于提高主要作物的産量。
組詞:緑肥、作物。
近義詞:農田植物、土壤改良植物。
反義詞:主要作物、經濟作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