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 和 老子 的并稱。後世道家奉為始祖。《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申子 之學本於 黃 老 而主刑名。” 唐 韓愈 《原道》:“ 黃 老 于 漢 ,佛于 晉 、 魏 、 梁 、 隋 之間。” 宋 陸遊 《古風》詩之一:“少年慕 黃 老 ,雅志在山林。”
“黃老”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和影響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定義 “黃老”是黃帝與老子的合稱。其中,“黃”指黃帝學派始祖黃帝,“老”指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二者被後世道家共同奉為思想源頭,形成以《黃帝書》和《道德經》為核心的學說體系。
二、曆史發展
三、文化影響 唐代韓愈《原道》提到“黃老于漢”,宋代陸遊詩句“少年慕黃老”等,均反映其在不同曆史階段對文人思想的滲透。
可通過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及近義詞解析。
《黃老》是指中國古代哲學家黃老之學的總稱,黃老之學是儒家與道家思想的結合,強調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順應自然、守道安身。
拆分《黃老》的部首為“黑”和“力”,其中“黑”是26號部首,代表了黑色或者黑暗的意思;“力”是19號部首,代表了力量或能力的意思。《黃老》總共有13畫。
《黃老》的來源是指黃老之學的流派。在中國古代,黃老之學的創始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黃帝和老子。他們的思想被後來的學者發展為一種獨特的哲學體系,形成了黃老之學。
繁體字《黃老》中的“黃”和“老”分别由“黃”和“老”組成。
在古時候,漢字“黃老”并沒有一種固定的寫法,因為漢字的形狀在演變中經曆了多次改變。然而,整體來看,漢字“黃老”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相比較接近,隻是有些筆畫的形狀略有不同。
黃老之學主張人應當尊重自然的規律,順應自然而非逆行。
黃老學派、黃老之道、黃老之學、黃老思想、黃老文化
草木皆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守中庸
法家、墨家、兵家、縱情放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