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繇的意思、相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繇的解釋

古神話中人名。傳說為 共工 之臣。亦稱“ 相柳 ”。《山海經·大荒北經》:“ 共工 之臣名曰 相繇 ,九首蛇身,自環,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 禹 湮洪水,殺 相繇 。” 郭璞 注:“ 相柳 也,語聲轉耳。”《山海經·海外北經》:“共工之臣曰 相柳氏 ,九首,以食于九山。 相柳 之所抵,厥為澤谿。 禹 殺 相柳 ,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相繇”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兇神,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1. 神話背景與身份
    相繇(xiāng yáo)是上古神話中水神共工的臣屬,亦稱“相柳”。據《山海經》記載,它九頭蛇身,盤繞自環,以九處土地為食,所到之處會形成有毒的沼澤,導緻生靈無法生存。

  2. 外貌與破壞性
    其形象為“九首蛇身”,具有極強的破壞力。它吐出的黏液會污染土地,使水源苦澀,甚至血腥之氣導緻五谷不生,最終被大禹斬殺以治理洪水。

  3. 傳說與結局
    大禹在治水過程中,因相繇的毒血和腐屍污染大地,多次填埋其屍骸處均失敗,最終将其地改為衆帝之台,位于昆侖山北側。

  4. 名稱變體
    “相繇”與“相柳”實為同一神話人物,因古漢語發音相近而出現名稱差異,郭璞在《山海經注》中明确标注了這一關聯。

以上信息綜合了《山海經》原文及後世注解,主要參考了漢典等權威解釋。若需進一步了解神話細節,可查閱《山海經·大荒北經》及《海外北經》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繇

相繇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指相顧,相互關心和照顧。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相繇拆分為“目”、“線”、“纟”、“糸”以及“糹”五個部分。它的部首是“目”,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相繇最早來源于《詩經·小雅·相韶》中的“相繇在藩,我心則寒。”,意為互相問候。在古代的演變過程中,這個詞漸漸演變為現代的“相矚”和“相繇”。相繇的繁體字是“相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相繇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的寫法是“相繋”,其中的“繋”字意為肩并肩。這個寫法暗示了人們相互依靠,形影不離的關系。

例句

1. 他們兩個人一直相繇相親,連在工作中也總是形影不離。

2. 在困境中,朋友之間的相繇無私的關心是極其重要的。

3. 他們彼此之間的相繇關注使得他們的關系更加緊密。

組詞

相繇關心、相繇關懷、相繇互助、相繇親近

近義詞

相矚、相顧、相助

反義詞

漠不關心、不相往來、疏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