龀年的意思、龀年的詳細解釋
龀年的解釋
童年。 唐 陸增祥 《上護軍龐德威墓志》:“岐嶷表其齔年,魁岸章其冠歲。”
詞語分解
- 龀的解釋 龀 (齔) è 小孩換牙(乳齒脫落長出恒齒):童龀(年幼)。 筆畫數:; 部首:齒; 筆順編號:
- 年的解釋 年 á 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一年。三年五載。 每年的:年會。年鑒。年利。年薪。 一年的開始:年節。新年。 有關年節的(用品):年畫。年禮。年貨。 時期,時代:近年。年華。年號(a.帝王用的紀年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龀年”是中國古代對兒童換牙年齡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一、發音與基本含義
- 發音:chèn nián
- 基本含義:指兒童乳牙脫落、恒牙生長的年齡階段,通常男孩8歲、女孩7歲進入此階段。該詞源自牙齒更替的生理現象,與“龆年”“髫年”同為古代幼童年齡的代稱。
二、詳細解釋
-
字源解析
- “龀”為會意字,《說文解字》釋為“毀齒”,即乳牙脫落。古籍記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龀;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龀”(《說文解字》),表明男女換牙時間有差異。
- 古代兒童未換牙時稱“垂髫”,換牙後則稱“始龀”,如《桃花源記》中“黃發垂髫”即指老人與幼童。
-
相關年齡稱謂
- 龆年:特指男孩8歲;
- 髫年:多指女孩7歲;
- 總角:泛指兒童束發前的階段(需結合其他典籍補充)。
三、文獻出處
- 《管子·小問》記載“未龀不入軍門”,說明換牙前兒童不得參軍;
- 《陳書》等史書用“龆年”“髫年”描述皇室子弟幼年聰慧的表現。
四、常見誤用辨析
需注意“龆年”與“龀年”易混淆,前者側重年齡階段(如男孩8歲),後者強調換牙這一生理特征。部分網絡解釋(如)将“龆年”引申為“時間飛逝”屬現代誤讀,缺乏古籍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龀年
龀年(chèn nián)是一個用于描述牙齒脫落的成語,表示一個人牙齒逐漸脫落的年齡。
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将龀的部首歸類為“齒”,表示與牙齒相關。龀的總筆畫數為14。
來源
龀年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左傳·僖公十九年》。在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個男子三十歲時齊齒脫落的情況,由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繁體
繁體字“龀年”和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都是“龀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一些古籍中将龀表示為“齔”,而将年表示為“秊”。所以,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齔秊”。
例句
他已經到了龀年,需要特别注意口腔衛生。
組詞
龀齒、龀齒稀疏、龀龈炎
近義詞
長牙年紀、脫龀之年
反義詞
乳牙初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