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郡學的意思、郡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郡學的解釋

郡國的最高學府。《明史·太祖紀二》:“是月,﹝ 太祖 ﹞命 寧越 知府 王宗顯 立郡學。”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緒言:“ 漢 時立太學和郡學,講授五經,太學與郡學成為全國的大小文化中心。”參閱《漢書·循吏傳·文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郡學是中國古代地方官辦教育機構,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郡學是漢至明清時期由郡級地方政府設立的官辦學校,屬于地方最高學府,與中央的「太學」共同構成古代教育體系。

二、核心特征

  1. 起源發展: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文翁興學(公元前141年蜀郡守文翁首創),經唐宋發展,至明清形成完備制度。
  2. 教育功能:主要培養地方官員和士人階層,教學内容包括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曆史、政治及禮儀制度。
  3. 選拔機制:通過考試選拔優秀人才,為科舉制度輸送考生,如明代《太祖紀》記載明太祖曾命知府王宗顯立郡學。

三、曆史意義 作為地方文化中心,郡學承擔着教化民衆、傳播儒家思想的重要職能。漢代時全國已形成「太學-郡學」兩級教育網絡,唐代進一步發展為「中央六學-地方州縣學」體系。

注:更完整的史料記載可參考《漢書·循吏傳·文翁》《明史·太祖紀》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郡學》的意思

《郡學》是指古代中國的地方行政區劃的學校,也稱為地方學堂。它的主要功能是培養和教育地方官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郡學》的拆分部首是“阜”和“學”,其中“阜”的意思是城邑,表示地方行政區域;“學”的意思是學習、教育。

《郡學》的總筆畫數為19畫。

來源

《郡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的中國分為若幹個地方政權,各地都設有學校來培養和教育地方官員。隨着統一的秦朝的建立,這些地方學校逐漸合并為郡學,成為地方官員培訓的官方機構。

繁體

《郡學》的繁體字是「郡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從字形上來看,古時候《郡學》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的“阜”字使用了一個額外的橫筆畫,表示土山;“學”字的右邊部分是一個小小的橫劃,表示教育。

例句

1. 他通過在郡學學習,成功考入了地方官員。

2. 這所郡學有着悠久的曆史,為培養了許多人才。

組詞

1. 郡縣(jùn xiàn):指地方行政區域中的郡和縣,表示地方政府的管轄範圍。

2. 學堂(xué táng):指任何一種教育機構或學校,不僅僅限于地方官員的培訓。

近義詞

地方學堂、州學、縣學

反義詞

皇宮學堂、宮廷學院:宮廷内供皇室子弟教育和培養官員的學校,與地方行政官員培養的郡學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