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鳥音的意思、鳥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鳥音的解釋

《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趙岐 注:“鴃,博勞鳥也。”後以“鳥音”比喻難懂的語言。古多指四夷外國之語。 清 黃遵憲 《香港感懷》詩之五:“民氣多羶行,夷言學鳥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鳥音”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1. 來源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趙岐注:“鴃,博勞鳥也。”
    此處以“鴃舌”(伯勞鳥的叫聲)比喻南方方言難懂,後引申為對異族語言的貶稱。

  2. 本義
    原指鳥類的鳴叫聲,但古時多用于比喻難懂的語言,尤其是四夷(古代中原對周邊民族的統稱)或外國的語言。


二、詞義演變與用法

  1. 文化背景
    古代中原文化以“雅言”為尊,将周邊民族語言視為“鳥音”,帶有輕視或難以理解的意味。例如清代黃遵憲《香港感懷》詩:“夷言學鳥音”。

  2. 近義詞

    • 鴃舌:直接出自《孟子》,與“鳥音”同義。
    • 蠻語:泛指外族語言。

三、現代應用與例句

  1. 文學引用
    如查字典例句:“長方嵌石鍍金鳥音籠是19世紀末由法國制造的。”此處“鳥音”回歸字面義,指鳥鳴聲。

  2. 引申用法
    現代也可幽默化用于形容晦澀的方言或外語,但需注意語境中的文化敏感性。


四、總結

“鳥音”一詞兼具字面與比喻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其曆史用法反映了古代語言觀,現代使用時應避免歧視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鳥音

《鳥音》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鳥(nǐao)和音(yīn)。它的筆畫總數為12畫。

來源

《鳥音》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意為鳥兒的聲音或鳥兒的叫聲。

繁體

在繁體字中,鳥音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鳥音的寫法為鳥音,其中“鳥”為表示“鳥”的古體字。

例句

1. 外面傳來一陣悅耳的鳥音,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2. 我喜歡黎明時分醒來,聽到窗外傳來的鳥音,這是一種美妙的享受。

組詞

1. 鳥鳴:指鳥兒發出的聲音。

2. 鳥語花香: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象。

3. 鳥類:指屬于鳥綱的動物。

近義詞

1. 鳥鳴:同樣表示鳥兒的聲音。

2. 鳴叫:指動物發出的聲音,也可以用來指鳥兒。

反義詞

寂靜:與鳥音相反的概念,指沒有聲音或非常安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