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鳍鬣張開如戟。 明 楊慎 《異魚圖贊·鯷》:“鬣戟鱗甲, 由 也仆之, 陳 蔡 之厄,天濟聖饑。”
“鬣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è jǐ(注音:ㄌㄧㄝˋ ㄐㄧˇ),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鬣戟指魚類的鳍鬣張開如戟,形容魚鳍或鱗甲形态鋒利、堅硬,類似古代兵器“戟”的形狀。這一解釋主要源自明代楊慎的《異魚圖贊·鯷》中的描述:
“鬣戟鱗甲,由也仆之,陳蔡之厄,天濟聖饑。”
詞源與構成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異魚圖贊》原文或相關漢語詞典。
《鬣戟》是一個古代漢字,其意思是“短戟”。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分别是“鬣”和“戟”。
根據《康熙字典》,《鬣戟》的部首是“鬣”字的部首是“鬣”,筆畫數為13。而“鬣”字的部首則是“鬣”,筆畫數為11。
《鬣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戰争時期。在古代戰争中,戟是一種短兵器,一般由長木杆和鋼鐵制成的刀刃組成。鬣則指戟的柄部分覆蓋着的毛發。
《鬣戟》的繁體字為「鬣戟」。
古代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記載,鬣的古字形是“鬣”,戟的古字形是“戈”。所以,《鬣戟》在古代可能被寫作“鬣戈”。
1. 他手持鬣戟,勇猛無敵。
2. 士兵們排列成整齊的方陣,手中都握着鋒利的鬣戟。
組詞:鬣狗(長有鬣的狗)、戟鬃(戟上的鬃毛)。
近義詞:戈矛(古代兵器)。
反義詞:長劍(長而尖的刀劍)。
【别人正在浏覽】